查看: 645|回复: 1

记忆中的“供销社”!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5-5-23 1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徐州
记忆中的供销社







原创:车成达、男人底线






    提起“供销社”三个字,我相信90后00后的人们不会知道50-60年代的供销社是购买生活用品与商品的聚集地,是那个时代供给百姓的一个窗口......那时候供销社里的任何食品与商品,绝不会有“科技狠活”。   
记忆中的供销社,是上世纪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城乡商品流通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回忆。它不仅是物质匮乏时期的“生活补给站”,更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缩影。  
供销社诞生于1950年代,它作为国家统购统销政策的执行机构,垄断了农村地区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的供应。所有的商品都要凭票购买和供应的年代,粮票、布票、肉票与供销社的柜台紧密绑定,成为普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供销社里面的木质柜台漆面斑驳,后面便是装满糖果、蜜饯的玻璃罐,售货员用铁夹子或铲子称重。那时候酱油醋都是散装的;而且散装的酱油、醋都是用用提勺从大缸里舀出,灌进顾客们自带的瓶子里。   那时候供销社里的卖货员也曾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掌握着稀缺资源的分配权。熟人可以买到“处理品”(轻微有瑕疵商品)或提前知晓到货信息的。村民们可以用鸡蛋换盐等价交换的,交换的时候,柜台边上,供销社屋里总是挤满了打听新闻、传闲话的人。  
直到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兴起,个体商店的逐渐出现,供销社的垄断地位终于被打破了。到了90年代末,多数的基层供销社陷入亏损状态、有的改制成为了如今的“超市”、有的成了堆放杂物的空房子。锈迹斑斑的“发展经济 保障供给”标语,成了时代切换的见证。  
近年来,也有一些地区重建供销社网络,试图调合农村电商和物流。但新供销社的数字化货架与无人配送,已很难再现当年那种充满人情味的嘈杂和喧闹。偶尔有老供销社改造的怀旧主题的商店,玻璃罐里的水果糖成了旧年代的留存拍照的道具。  那些需要踮着脚尖才能够看清柜台里商品的孩子们,如今已带着自己的孙辈逛网购平台。
供销社的记忆,最终会像它柜台角落积灰的算盘一样,成为博物馆里的沉默展品。更是那个年代留下的深刻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5-5-23 16: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邳州各乡镇供销社资产被市总社改革成领导个人股东公司名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