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人工增雨!
  • 邳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举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 刚刚发布!徐州人工增雨公告
  • 刚刚,江苏2024高考分数线揭晓!
  • 名单公布,“红黑榜”出炉!
  • 致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的一封信
查看: 6224|回复: 10

邳州在历史上为何被称为 东徐州?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9-16 0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淮安
邳州在历史上为何被称为 东徐州?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2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0-9-18 08: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你们两个是兄弟 还是夫妻?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0-9-16 09: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邳州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历史上管辖徐州宿迁淮安等地!……东徐州,是古代辖区名字,公元525年(北魏魏孝明帝孝昌元年),置东徐州,治下邳县(今江苏邳州市一带)。
东徐州:公元533年(南朝梁武帝中大通五年),入梁,梁改东徐州为武州,治下邳。公元550年(东魏孝静帝武定八年),地入东魏,复置东徐州,仍治下邳。公元575年(陈宣帝太建七年),陈将樊毅伐北齐克下邳,陈改东徐州名安州。公元579年(北周宣帝大成元年),陈的徐州、淮南之地尽没于北周,周改安州为邳州。隋大业三年,改邳州为下邳郡。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改下邳郡置邳州,下邳县仍为州治。公元628年(太宗贞观元年),废除邳州。(稿源:百度百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0-9-16 14: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龙泉利剑 发表于 2020-9-16 09:26
邳州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历史上管辖徐州宿迁淮安等地!……东徐州,是古代辖区名字,公元525年(北魏魏孝 ...

山高遮不住太阳:“东方太阳城”邳州梁王城遗址佐证“东徐州”邳州是古称彭城徐州的老祖宗!徐州再大“东方太阳城”邳州梁王城遗址佐证邳州是徐州的老祖宗!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大墩子遗址、邳州刘林遗址、邳州大墩子遗址与黄淮地区最大的贝丘遗址邳州岠山贝丘遗址佐证佐证徐州母邦邳州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是东夷之地“少昊遗墟”徐国圣都和中华民族华夏故里古徐文化发祥地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以及3000多年建城史!徐州邳州自古一家两城相距仅70公里,彭城徐州四千年“老祖宗”徐国圣都邳州梁王城遗址。(全文如下)
【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和济宁都是数典忘祖的城市因为东方圣都邳州梁王城遗址是中华仁圣、徐国国君徐偃王祖居地!他是中华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之师郯子的祖师爷,古徐文化是仁义文化的老祖宗。长期以来古称彭城县、武安州的徐州市以彭国文化和彭祖文化为荣却数典忘祖的遗忘了徐州母邦“老祖宗”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的邳州是东夷之地“少昊遗墟”徐国圣都和中华民族华夏故里古徐文化发祥地】邳州决策信息:徐州母邦邳州确实有史可考可证——徐州邳州自古一家两城相距仅70公里:彭城徐州四千年“老祖宗”徐国圣都邳州梁王城遗址!
时间:2017年3月11日    来源:邳州城市人文-邳州决策信息(江苏)    编辑:东海
[东海旁白]华夏九州中的“徐州”是地域地理称谓不同于行政地名徐州和徐州市含义,长期以来古称彭城县、武安州的徐州市以彭国文化和彭祖文化为荣却数典忘祖的遗忘了徐州母邦“老祖宗”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的邳州是东夷之地“少昊遗墟”徐国圣都和中华民族华夏故里古徐文化发祥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大墩子遗址、邳州刘林遗址、邳州梁王城遗址佐证邳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3000多年建城史。
邳州决策信息据徐州新闻撰:《徐州邳州自古一家两城相距仅70公里——彭城徐州四千年“老祖宗”徐国圣都即今邳州梁王城遗址》(全文如下)
      在中国和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这样一种文化,徐国(徐国母邦夏商邳国,周代改邳国置徐国)历经夏朝、商朝、周朝以及春秋战国四个朝代,延续1600余年,但史书却鲜有提及。古徐文化曾在徐州枝繁叶茂,对徐州的影响久远、厚重,这就是徐文化。徐州“徐”的地名来历也来源于此,邳为造字地名,徐为部落之名,武原县(治今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鹅鸭城遗址)的徐山(今江苏省徐州邳州市戴庄镇与岔河镇徐山)是徐州祖根,天下徐人皆出邳州。
      2004年,一个民间组织——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成立,让几乎要被人们遗忘的东夷古徐国和徐文化逐渐在世人眼前清晰起来。十余年来,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通过不断发掘、研究历史资料记载和出土实物,论证了东夷古徐国、徐文化的存在。这也足以说明一个朴素的道理:一种文明一旦被发现,就注定不会再销声匿迹。
      徐州祖根徐山:缘自一座山的文化探索
      虽然东夷古徐国和徐文化曾光耀千秋,但几千年后,即便在与其渊源极深的徐州,也鲜有人知。而徐州对于徐文化的探究,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从一座山开始的。
      2004年清明节前夕,从部队转业的徐炳仁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在徐州市铜山县吕梁,一位叫刘开田的农民在徐山上义务开田种树。别人关注的是人是事,他却独被“徐山”这个地名吸引。“徐山和徐州有关系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徐炳仁找到江苏师范大学博物馆馆长、历史学家赵明奇。和赵明奇馆长一番长谈后,他不仅知道了徐州这片土地上以前有个徐国,并且被徐国1600多年的徐国历史深深吸引,萌生了成立一个专门研究古徐国的研究会的想法。
      2004年11月20日,在徐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由徐州市文史研究者、徐州高校科研人员等参加的徐国历史研究会成立了。徐炳仁当选为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会长。
      这里需要特别提一下的是,这期间,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会长徐炳仁找了能找到的所有关于东夷古徐国的资料,阅读的材料几乎有一人高。他也终于理清了徐山和徐州的关系:公元前962年,周穆王感到宗周受到徐国巨大的威胁,便使楚国伐徐国。徐国国君徐偃王“不忍斗其民”,不与楚军正面冲突,“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今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与岔河镇境内)下,百姓随而从之万余家。徐偃王死后,民称其武原东山为徐山,凿石室以祠徐偃王。”
      “一座不知名的山的背后都有这样的典故,那么流传了千百年的徐文化,不知给徐州留下了多少文化印记。”秉持“发掘古徐国历史,探究江苏文化源头”的宗旨,成立11年来,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用一份份扎实的研究成果告诉人们,徐州之所以叫徐州,并非“任性”而为,实则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
      要想搞清徐国与徐州的渊源,必须先厘清几个概念。
      徐文化:从文化角度讲,古代在江苏这块土地上,主要有两大文化体系,一是“吴文化”,一是“徐文化”。再去追溯,学者、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认为,中国的真实文化期起源于殷人所创造的文化,在殷朝灭亡之后分为两大支,一支在周人手下在北部发展,一支在徐国人手下在南方发展,显然徐人的文明并不比周人初起的文明落后。
      徐国:徐国建于夏朝大禹王治水之后。协助大禹治水的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又称大费)因治水有功差点成了大禹王选定的接班人,伯益谦让帝位后,小儿子若木(徐氏始祖徐若木)受封于徐,此后,历经夏商周几个朝代直至春秋末年、战国,方为吴国所灭,前后历经44代国君。徐国圣都即今邳州梁王城遗址并建立徐国陪都即今泗洪大徐城遗址鼎盛时期疆域北至山东临沂市的费县、郯城县一带,南邻长江北岸地区,比现在的淮海经济区还要大。
      徐州:文物专家张知寒先生在《略谈古代徐州》中说:“徐国治所(徐国国都)在下邳(今江苏邳州一带)。这是指徐偃王所建的徐国。徐偃王复国于邳,徐国国都建在下邳理所当然。”1957年在邳州(原称邳县)戴庄乡境内发现的“梁王城遗址”(实际应为“良王城遗址”,有史籍资料与早期地图为证)遗址在史籍中是有政治活动记载的,可以佐证邳州梁王城遗址是徐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之城,又是徐国基地之城即“徐国圣都”。它的发掘,为东夷古徐国在徐州地区的历史真实敲响了“定音锤”。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梁王城遗址位于江苏徐州市贾汪区东部,京杭大运河南侧,属徐州市代管的邳州市辖区。1957年,南京博物馆(现称南京博物院)考古调查发现了邳县梁王城遗址(现称邳州梁王城遗址)。经过多次考古发掘,表明邳州梁王城遗址文化层堆积有四五米深,内涵丰富,地层堆积从早到晚依次为大汶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周文化层、春秋战国文化层、北朝—隋文化层以及宋元文化层等,历史延续约5000多年。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指出,邳州梁王城遗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层堆积最厚,各种灰坑、灰沟相互叠压。这表明战国时期的邳州梁王城遗址是人们聚居、活动的主要场所,很有可能是当地的繁华闹市区域或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考古专家林留根研究员说,邳州梁王城遗址是战国时期苏北地区最大的城址,邳州梁王城遗址连同周围同时期的邳州鹅鸭城遗址、邳州九女墩墓地共同构成了黄淮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框架,是研究黄淮地区人类文明起源的“活教材”。而且,从史书记载和考古现场相互印证的情况看,这里极有可能就是历史上湮灭了多年的古徐国国都!
      徐国是一个真实的存在
      徐文化塑造徐州性格
      “有情有义”一直是徐州人(含邳州人)的文化标签。全国著名文化学者易中天在解读徐州的城市文化时说,徐州受到来自邻近的齐鲁文化圈强有力的影响,成就了较为明显的,豪爽大气、精干、讲究情义的性格特点。楚人重情,齐鲁重义,这两种文化在徐州融合,从而逐渐形成了徐州独特的城市性格:有情有义,敢作敢为。
      但在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副会长、文化学者蒋岚宇的研究中,徐州人(含邳州人)的“情义”早就随着东夷古徐国和徐文化流淌在徐州人的血液中了。他介绍说,东夷古徐国创造了灿烂的徐文化,古徐文化的核心意义,是“德行”和“仁义”。徐国的“开国”君王徐若木的父亲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又称大费)曾以“德”总结尧帝的功绩,并说,只要有了德行,四方百姓就会聚集而来,天下就可大治。中华仁圣、徐国国君徐偃王更是以“仁义”治国,以“仁义”待四邻,颇得天下人心,就算后来“仁而失国”,百姓也“从之者万”。
      “徐文化另外一个核心是诚信。”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副会长、文化学者蒋岚宇说。徐州市、邳州市、睢宁县一带,提起季子挂剑台,几乎妇孺皆知、无人不晓。这处位于徐州城南云龙山西麓、云龙湖东岸的文化风景,洗礼了成千上万的人,净化了四面八方的心,诚信之风蔚为大观。
      季子挂剑留徐的历史典故,最早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吴太伯世家》,西汉学者刘向的《新序·节士》也有相似的记载。春秋时代,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45年),吴季子(延陵季子)出使中原列国,途经徐国都邑(徐国国都),与徐国国君一见如故,结为知己。徐国国君对吴季子的佩剑情有独钟,吴季子心许归来时将以剑相赠。不料,吴季子一年后返徐国国都,徐国国君已逝。吴季子悲痛之余,便将佩剑挂在徐国国君墓前的杨柳树上永为纪念。
      千年前,季子挂剑留徐,以赠知自己;千年后,人们登临,膜拜诚信。
      现实意义仍在延续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东夷古徐国和徐文化逐渐成为徐州的另一张特色文化名片。
      2009年,徐州市启动十大历史名人评选活动,在研究会成员的推动下,中华仁圣、徐国国君徐偃王以票数第一的成绩入选十大名人排名在彭国开创者彭祖之上。
      2013年和2014年,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两次发起和推动了“在徐州高校大学生历史知识大奖赛”活动,得到了徐州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这一活动的成功开展,极大地推动了徐州市徐国历史知识的研究和宣传。
      此外,2009年,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还发起并组织了“海峡两岸徐国历史文化研讨会”;并多次派出代表参加中国徐福文化研究会在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举办的徐福文化节。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会长徐炳仁说,2007年,在中国徐福文化节上,与日本前首相羽田孜闲聊时,羽田孜说:“日本天皇的弟弟曾经对我说过,日本天皇一族,都是秦代人徐福的后代。被称为日本第一代天皇的神武天皇就是徐福。我姓中国的秦姓,是秦始皇嬴政的后裔。我们日本的羽田有好几个姓氏,都是秦的后裔。”
      “当时我就告诉他秦氏和徐氏,有血缘关系。秦氏和徐氏都出于东夷十四氏赢姓。赢姓是徐氏和秦氏的共同祖先。秦氏和徐氏有血缘关系。”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会长徐炳仁说,第二年(2008年)的第七届中国徐福文化节上,他们再次相遇,日本前首相羽田孜郑重其事地将他亲自撰写的《我与日本的秦姓》一文交给了他。
      “文化是一个城市存在的灵魂,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永恒动力。东夷古徐国的徐文化是根植于徐州(含邳州)本地的文化,徐文化和徐州有天然的亲和凝聚关系。传承徐文化,使之在徐州地方历史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会长徐炳仁说。
      “和谐之义中国古已有之。中华仁圣、徐国国君徐偃王仁义治国的基调就是和谐。我们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研究东夷古徐国历史,研究古徐国与夏朝、商朝、周朝以及周边诸侯国的关系,研究东夷古徐国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应用于现代的和谐社会建设也是很有意义的。”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副会长郭军说,另外,研究古徐国历史文化,在发展旅游、招商引资、改变投资环境、提高地方知名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都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当今世界,不同文化相互撞击,中国文化要在这种形势下自立于天下,没有相应的‘内力’是不行的,这主要表现在文化的‘丰厚度’和‘包容性’两个方面。‘丰厚度’从哪儿来?就是要下大力气挖掘出中国所有的地域文化‘内核’来,挖掘的地域文化“内核”堆积多了,中国文化的‘丰厚度’就高了。”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副会长、文化学者蒋岚宇说:“我们徐州研究徐国历史地域文化的过程,就是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本文来源:邳州城市人文-邳州决策信息)
【相关内容】
邳州日报:央视纪录片摄制组走进邳州市拍摄纪录片一一邳州是古徐文化发祥地!纪录片《梁王城》有望揭开古徐国谜团。
时间:2015年1月17日    来源:邳州新闻网-邳州日报(江苏)    编辑:东海
  近日,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摄制组来到“江苏6000年文明发祥地”邳州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梁王城遗址与古徐国关系,以及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修复等相关内容,开展先期的拍摄采访工作。
  据了解,此次由央视纪录片频道摄制组计划筹拍的2集纪录片《青铜器修复》和5集纪录片《梁王城》,大部分拍摄地点选址在邳州市,摄制组由央视纪录片频道著名编导杨静领队,八一电影制片厂资深摄影师董建民担任摄像,此次在邳州市的拍摄活动只是对两部纪录片拍摄前的先期调查取样工作。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编导 杨静:宣传咱祖国历史文化,也是咱每一个人的责任,今年只是拍的一个小小样片,到台里审核,审批之后呢,就按这个感觉拍,明年大概过来拍五集的。
  展示青铜器修复艺人张发雷的精湛技艺
  “苏派”是中国青铜器修复“四大门派”之一,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邳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张发雷是“苏派”青铜器修复第四代掌门人金学刚老师的入室弟子,精通“苏派”青铜器修复传统技术,被称为“苏派”青铜器修复第五代传承人。张发雷修复青铜器的精湛技艺将在央视纪录片《青铜器修复》中得到展示。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编导 杨静:这种工艺会的人也不是特别多,但这种东西一定要传承下去,这都是咱们的瑰宝啊。
  邳州市博物馆办公室主任 张发雷 :从出土的前几年,邳州九女墩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文物来看,有部分青铜器文物带有铭文写到“徐王子孙永葆用之”,说明这些青铜器与古徐国有历史关联,青铜器文物大部分都坏了,这几年经过修复呢,已经得到完整的保护。
  纪录片《梁王城》有望揭开古徐国谜团
  另一部纪录片《梁王城》以位于邳州市戴庄镇李圩村的梁王城遗址作为取景地。邳州梁王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单位,于2004年由江苏省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徐州市文物局、邳州市博物馆进行考古勘探与发掘,通过邳州梁王城遗址、邳州刘林遗址、邳州大墩子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大量的文物以及文物上记载的文字,初步印证了邳州梁王城遗址极有可能是古徐国国和东夷文化中心及古徐文化发祥地,央视纪录片《梁王城》的拍摄有望解开古徐国最后一个古都王城之谜。
  邳州市博物馆办公室主任 张发雷 :从出土青铜器文物的规格,还有出青铜器的精美程度,可以说这是当时一代有级别人物使用的东西。说明呢,这古代徐国,在社会上流传的徐国与梁王的关系,认证一下古代徐国都城梁王城有可能就是徐国君王的城池。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 编导 杨静:好像我们央视都没有播过古徐文化的这部分,因为古徐文化一直是一个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空白,不管在著书也好,还是在影视方面都是一段空白。
  央视摄制组还前往邳州大运河沿岸、邳州市城区等地进行实地拍摄,拍摄过程中,央视摄制组不禁对邳州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赞不绝口。据悉,央视摄制组此次在邳州取样拍摄结束后,将尽快完成剧本的撰写。春节后,摄制组将来邳州市投入正式拍摄2集纪录片《青铜器修复》和5集纪录片《梁王城》。
(本文来源:邳州新闻网-邳州日报)

【“山高遮不住太阳”邳州梁王城遗址:徐州再大邳州是徐州的老祖宗!邳州古称邳国距今四千多岁!徐州是邳州的一部分,“徐州”叫州时邳州不叫州叫邳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大墩子遗址、邳州刘林遗址、邳州梁王城遗址佐证邳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3000多年建城史是古黄河下游地区华夏民族发祥地……身为华夏儿女中国人不了解“东方太阳城”邳州梁王城遗址文化价值的请咨询当地博物馆专业人士。】邳州决策信息:邳州古称邳国四千多岁啊!邳州建置始于579年1400多岁啦!邳州市25岁喽!邳州古为东夷之地“少昊遗墟”。
时间:2017年8月18日    来源:邳州城市人文-邳州决策信息(江苏)    编辑:东海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大墩子遗址、邳州刘林遗址、邳州梁王城遗址佐证邳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3000多年建城史是华夏民族始发祥地,邳州古为东夷之地“少昊遗墟”徐国圣都诸夏故都华夏圣城中华祖根是神州大地的“耶路撒冷”信仰首都。
      邳州古称邳国四千多岁啊!邳州建置始于579年1400多岁啦!邳州市25岁喽!1992年7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实施江苏省撤销邳县行政建制设立江苏省直辖县级邳州市,1992年8月18日,江苏省政府以(苏政发【1992】11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设立邳州市的通知》,与此同时,江苏省政府委托徐州市代管邳州市;同年年底,江苏省政府批准邳州市为江苏省内计划单列市享有地级市同等计划管理权限。至此,邳州废除1912年至1992年80年邳县行政建制,邳州再次跻身城市之列揭开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崛起东陇海。
      25年,弹指一挥间!经过25年的跨越发展,邳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56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不足0.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62.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46元,较25年前,增长2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75,较25年前,增长27倍。如今,邳州位列全国百强县,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是苏北地区县域中唯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邳州市生日快乐!2017年8月18日,邳州撤县建市25周年!如今的邳州,是一座拥有195万人的现代化中等城市,2012年6月21日江苏省政府批复《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邳州发展定位:“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现沿东陇海线经济带)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新兴工贸城市、京杭运河沿岸具有水乡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的生态宜居城市、苏北地区新兴的现代化大城市。”
(供稿:邳州城市人文-邳州决策信息)
【相关内容】
邳州城市人文:邳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3000多年建城史!邳州古为东夷之地“少昊遗墟”,邳州自夏朝建邳国以来历经4000多年北周静帝大象元年改东徐州始置邳州。
时间:2014年3月3日    来源:邳州决策信息-邳州城市人文(江苏)    供稿:东海
      《邳州建置史·邳州州域今昔》:邳州古为东夷之地“少昊遗墟”,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以及3000多年建城史,历史上是中原东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邳国嬗递和下邳延续即今邳州,邳州见证着古邳大地历史沧桑。邳州自夏朝建邳国以来,历经4000多年,邳州沿袭邳国、下邳、东徐州历史沿革,邳州先后建置过都、邑、郡、州、县、市等行政单位的称谓。北周静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东徐州(治所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置邳州,是邳置州之始。邳州疆城可考者始自西汉。在今邳州境内,此前有武原邑、良邑、下邳邑,周穆王时,令楚国伐徐国(徐国圣都即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梁王城遗址又作良王城遗址),徐偃王败走彭城武原县(今邳州市西北)东山下,百姓随之者数万,倚山而居,山因名“倚宿”。倚宿山又名徐山在今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境内,徐偃王所居石室尚存,实为巨石文化遗存。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楚国建都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管辖秦国故地东海郡、会稽郡、泗水郡、薛郡、陈郡五郡及36县,楚国都城下邳境内设有下邳县、良成县、武原县3县。次年废楚王韩信降为淮阴侯,汉高祖改封刘交为楚王,楚国都城由下邳城(今江苏邳州市西南)迁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西南)。西汉初年置武原县、良成县与下邳县并峙而三,其疆域,据清末民初邳州学者窦鸿年纂《邳志补》考证,下邳县“滨运以南,旋绕葛峄(岠山),南兼睢境”,约当今邳州市南部地区而兼有睢宁县北部地区;武原县“滨运以西,错入铜境”,约当今邳州市西北部而兼有铜山县(今徐州市铜山区)东北部地区;良成县“滨运以北,东带沂武,呦鹿之阳”,约当今邳州市北部地区与东北部而兼有山东郯城县西南部分地区。西汉晚期置容丘县,西汉鲁安王子刘方,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六月辛丑封容丘侯,容丘侯国都在今在今江苏省邳州市北约五十里。传三世。西汉居摄三年新朝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篡位,容丘侯国废除置为容丘县,属东海郡。
      东汉时期,邳地置下邳国,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汉明帝刘庄封六子刘衍为下邳国藩王,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就国,下邳国定都下邳城(今江苏邳州市西南)全称亦作下邳藩国,开藩获封的下邳王刘衍死后缢号下邳惠王,72年—126年在位历54年。下邳国亡于毕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刘宜是下邳国最后一任下邳王,下邳国建国历114年。下邳国疆域为邳州历史之最,下邳国都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领十七城,即下邳县、徐县、僮县、睢陵县、下相县、淮阴县、淮浦县、盱台县(盱眙县)、高山县、潘旌县、淮陵县、取虑县、东成县(东城县)、曲阳县、司吾县、良成县(良城县)、夏丘县。以今境考之,下邳国(都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疆域即辖境约在今江苏省邳州市(武原除外),新沂市南部、睢宁县、宿迁市宿豫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淮安市淮阴区、涟水县、盱眙县和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灵璧县、滁州市定远县、明光市(原嘉山县)、蚌埠市五河县等市(区、县)境。
      下邳国与彭城国为同时并立而毗邻的两个藩国(侯国),皆属徐州刺史部。彭城国(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有八城,户八万六千一百十七,口四十九万三千二十七;下邳国(治所下邳城,今江苏邳州市西南)较彭城国多九城,户与口分别多出五万零二百六十二、十一万八千零五十六。徐州刺史部为西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之一,本为监察区,至东汉正式成为分辖郡国的行政区,辖郡五(东海郡、琅邪郡、彭城郡、广陵郡、下邳郡),县邑、侯国六十有二,徐州治所在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东南),东汉末年徐州治所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东汉末年徐州刺史部,曹操移徐州刺史部于徐州,实际上徐州治所不在彭城,事实是徐州治所下邳。东汉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进攻徐州刺史(一说徐州牧)陶谦,陶潜“三让徐州”退守郯县(今山东郯城县),曹操劫掠彭城、良城等10多座城池,杀人无数,甚至屠城,此役为徐州之战。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以徐州刺史驻小沛(今江苏徐州市沛县),袁术派兵攻之,吕布辕门射戟解围。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与刘备在徐州首府下邳城包围徐州刺史吕布,徐州刺史(下邳太守)吕布战败投降,被曹操缢杀在下邳城白门楼(今江苏邳州市西南),此役为下邳之战。曹操自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迁徐州刺史部治所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西南),彭城始称徐州。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于徐州大败徐州刺史(一说徐州牧)刘备,曹操出师围困镇守徐州军事重镇下邳的下邳太守关羽于下邳土山(今江苏邳州市西南)一带,关羽屯土山与曹操约三事保皇嫂的忠义故事成为千古佳话。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东汉延康元年;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即位为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让位,曹丕称帝,是为魏文帝,刘氏汉室终为曹氏所继。魏国改下邳郡置下邳国,魏国仍置徐州治所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后将徐州治所又由下邳城(今江苏邳州市西南)迁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西南)。汉末以迄三国曹魏天下纷争混战不断治所多变,青州、徐州都督、监军皆镇下邳,徐州刺史治所亦在下邳。晋因魏制,徐州刺史仍治下邳,石崇为征虏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载于《晋书》本传。三国魏国时期,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公元222),曹操子、鲁阳公曹宇进封下邳王,下邳国国都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魏黄初五年(公元224),曹宇改封单父县,下邳国除为下邳郡郡。下邳郡南部疆域高山县、东成县(东城县),皆为曹魏弃地,实际上至今安徽泗县、江苏泗阳县一带。
      西晋,下邳国(都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领七城:下邳县、良城县(良成县改称良城县)、睢陵县、取虑县、僮县、夏丘县、凌县。今邳州境内有其二,即下邳县、良城县。武原县属彭城国。东晋及南北朝,下邳或为郡(下邳郡、武原郡),或为州(东徐州、武州、邳州),南北纷争之际,疆域多变。隋代,下邳郡(治宿豫,今江苏宿迁市)领七县:宿豫县、下邳县、良城县、郯县、淮阴县、夏丘县、徐城县。唐宋(金)元明清,邳州(古下邳)或为县(下邳县、良城县)、为军(淮阳军)、为州(邳州),疆域渐趋稳定。元明清三代,邳州置邳州直隶州与府平级大多兼辖宿迁县、睢宁县两县,邳州辖境约在今江苏省邳州市,宿迁市(原宿豫县)、新沂市、睢宁县。
      民国之初,废州府制,改邳州为邳县,邳州知州改为邳县民政长,复改邳县知事,邳县县政府又称邳县公署,邳县行市乡制。邳县设六市、十七乡,邳县六市为城厢市(今江苏邳州市邳城镇)、官湖市(今江苏邳州市官湖镇)、窑湾市(今江苏新沂市窑湾镇)、旧城市(今睢宁县古邳镇)、土山市(今江苏邳州市土山镇)、宿羊山市(今江苏邳州市宿羊山镇)。不久改行区团制,邳县置为十区、八十一团,邳县十区依次为:邳县一区城厢区(今江苏邳州市邳城镇),邳县二区官湖区(今江苏邳州市官湖镇)、邳县三区窑湾区(今江苏新沂市窑湾镇)、邳县四区旧城区(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邳县五区土山区(今江苏邳州市土山镇)、邳县六区八义集区(今江苏邳州市八义集镇)、邳县七区宿羊山区(今江苏邳州市宿羊山镇)、邳县八区滩上区(今江苏邳州市赵墩镇滩上街道)、邳县九区谭家圩区(今江苏邳州市戴庄镇)、邳县十区四户圩区(今江苏邳州市四户镇)。后改区乡制,十区不变。
      共和国成立,始行区乡制,继而撤区并乡;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实行政社合一体制;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镇制。1992年撤县建市后,逐步撤乡建镇。2011年,邳州市共有24镇、451个行政村。2013年8月根据江苏省和徐州市部署,依据【苏政复〔2013〕77号】文件,邳州市实施调整邳州市部分行政区划,邳州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和21个镇:东湖街道办事处、运河街道办事处、炮车街道办事处、戴圩街道办事处;邳城镇、官湖镇、四户镇、宿羊山镇、八义集镇、土山镇、碾庄镇、港上镇、邹庄镇、占城镇、新河镇、八路镇、铁富镇、岔河镇、陈楼镇、邢楼镇、戴庄镇、车辐山镇、燕子埠镇、赵墩镇、议堂镇;以及邳城农场、张楼农场。共有38个居委会、451个村委会。邳州市人民政府驻东湖街道办事处。
(本文来源:邳州决策信息-邳州城市人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9-18 18: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龙泉利剑 发表于 2020-9-16 14:12
山高遮不住太阳:“东方太阳城”邳州梁王城遗址佐证“东徐州”邳州是古称彭城徐州的老祖宗!徐州再大“东 ...

邳州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邳州古为东夷之地“少昊遗墟”,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大墩子遗址、邳州刘林遗址、邳州梁王城遗址佐证邳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3000多年建城史曾是中原东部最大最古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华夏民族圣城邳州是中国的“耶路撒冷”,邳州自古为富庶之地被誉为苏北的“以色列”。事实胜于雄辩有道是实力决定一切!邳州格言是强者更强和敢为天下先,邳州综合实力苏北县域第一,邳州车船数量苏北县域第一,邳州房产价格苏北县域第一,邳州男子平均身高中国第一,邳州银杏大蒜规模世界第一,邳州水杉大道长度世界第一。(节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0-9-28 15: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龙泉利剑 发表于 2020-9-18 18:36
邳州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邳州古为东夷之地“少昊遗墟”,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大墩子遗址、邳 ...

苏北最强县级市邳州很多镇村锁定乡村振兴“脑洞大开”,家家有本“致富经”……努力奋斗奔小康!天道酬勤:实际上盐放在哪里都咸醋放在哪里都酸有本事的邳州人炒瓜子一年能赚上百万例如邹庄镇邹埠村家家户户三层小洋楼别墅连城里人都羡慕……例如中国银杏之乡邳州的铁富镇于家村和宋庄村家家户户三层小洋楼别墅连外地人都点赞的,解放思想吧同志们邳州房价为什么高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邳州藏富于民吃肉的时候别忘了咸菜,喝水时候别忘了挖井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12-8 17: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邳州崛起于东陇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5-7 19: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龙泉利剑 发表于 2020-9-16 14:12
山高遮不住太阳:“东方太阳城”邳州梁王城遗址佐证“东徐州”邳州是古称彭城徐州的老祖宗!徐州再大“东 ...

新华日报:邳州梁王城遗址,埋在黄淮大地下的一部厚重史书!
时间:2023年7月27日    来源:交汇点新闻-新华日报(江苏)
作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梁王城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苏北地区发现的最大的城址,是研究黄淮地区人类文明起源和文明演进的“活教材”。
2013年《梁王城遗址发掘报告史前卷》出版;2023年,《梁王城遗址发掘报告商周卷》出版。两书出版相距整整10年,可见考古工作之漫长和艰巨。今年恰逢梁王城遗址发掘二十年,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和考古人员,探寻史前时期和商周时期邳州梁王城有哪些重要的考古发现,以及它在中华文明史上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梁王城曾是春秋徐国都城
“梁王城遗址是深埋在黄淮大地上一部厚重的史书。”梁王城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林留根教授感慨道。
梁王城遗址位于徐州邳州市戴庄镇李圩村,苏、鲁两省交界之处,京杭大运河傍依而过。1957年,南京博物院考古调查发现梁王城遗址,2003年夏秋筹划启动遗址考古发掘工作,2004—2009年,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对遗址进行了历时五年的大规模考古发掘。
如今在邳州博物馆,可以看到一面有多种颜色组成的墙面,这是根据梁王城遗址文化层剖面做的复原。每一种颜色的土层,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时期。
邳州博物馆馆长程卫当年也参与了发掘工作,他告诉记者,这些地层中最底层的是大汶口文化(因山东大汶口遗址而得名,距今约6500—4500年),向上依次为龙山文化(因发现于山东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600年至4000年)、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六朝、宋、元、明、清直至现代的地层。“约5米高的文化层,凝聚的是5000年悠久历史。” 程卫说。
考古工作表明梁王城城址的始建年代为春秋中期,城址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这里很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当地的闹市区域或政治经济中心。“非常幸运的是,梁王城遗址大部分被黄泛泥沙层所淹没,因此遗址保存状况良好。” 徐州博物馆副馆长原丰对当年的发掘记忆犹新。
梁王城属于什么样的城池?“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看,梁王城遗址在春秋时期应该就是古徐国后期的国都,最终被吴国所灭。”原丰向记者还原了一段遥远的历史。
徐国的先祖为伯益,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他的儿子若木被封于徐(今邳州、郯城一带),建立徐国。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到了周穆王(西周第五代君主)统治时期,徐国君主为徐偃王,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有36个邻国向其朝贡,疆域扩大到苏北、皖中、鲁南等广大地区。周穆王和徐国终于发生战争,徐偃王被击败后,为避免生灵涂炭,于彭城(今徐州)一带山林隐居,百姓跟随他的有上万人。周穆王让徐偃王的儿子继续统治徐国,此后,徐国有了数百年的太平时期。
春秋时期,徐国国力有所恢复,但已大不如前。公元前512年,吴国阖闾派孙武、伍子胥北渡淮河讨伐徐国,引泗水淹徐。徐王章禹自知不敌,降吴遭拒后,携王室宗族弃国而走。徐国共经44代国君,计1600年左右。
为什么叫梁王城?因为城址附近有梁王城村,但梁王是谁,徐州市史志学会副会长李世明表示目前有不同的说法。综合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和民谚传说,梁王城应为“徐王城”,其建造者是徐粮王(有学者认为应为徐糧王),所以被后人称作“粮王城”,后演变成良王、梁王。至于徐粮王的真实身份则还需进一步考证。
梁王城的形制特征、平面布局是怎样的呢?林留根介绍:“城址由大城和小城组成,平面形状呈‘凸’字形,功能分别相当于郭城和宫城。”大城由城墙、城壕围合而成,总体平面形状近长方形,南北略长,东西稍短。小城处在全城地势最高处,高于城内活动面约5米,是俯瞰整个城址的中心和制高点,突出了王权地位,即老百姓常说的“金銮殿”。城址依山傍水,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完备的防御体系。
梁王城城址为什么是古徐国后期的都城,林留根列举了一些依据:梁王城作为徐国国都,大城与小城的双城制格局,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国都的形制格局一致;同时,不论是建城年代还是建城地点,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都极为吻合。
“梁王城修筑了周长4200米,25米宽、15米高的城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绝对是一个浩大工程。”林留根说。
5000年前这里是一片“福地”
梁王城遗址最底两层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揭露了史前时期较为完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聚落,填补了苏北地区大汶口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阶段的考古学文化空白,为研究区域文化谱系和类型有重要意义。”原丰认为这是遗址的主要成果和价值之一。
据程卫考证,黄帝长子少昊被尊为白帝,是整个东夷部落的首领。少昊一族统治东夷时间较长,考古发现证明,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大约在距今6000多年前,有一支东夷人南下,当他们来到今天邳州北部和西北部地区时,发现这里气候温暖湿润,于是决定留下。当年东夷人生活的地方,就是邳州的三个“国保级”文化遗址:刘林遗址、大墩子遗址、梁王城遗址。
那么五六千年前梁王城遗址的先民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当年这里有河、有山、有高地,很适合先民生存,从出土文物可看出他们过着安宁幸福且质量较高的生活。”林留根称这是先民们难得的快乐时光。
遗址出土有不少石镰、石锛等农具,打造精细,磨损严重,表明这里有较大面积的农业种植;发现了大量的捕鱼工具网坠,在生活区和墓葬里还发现鱼骨和鱼刺,表明捕鱼在当时已相当发达;从发现的动物骨骼来看,当时的先民已驯养了猪和狗,有稳定的肉食来源,獐牙和鹿角则表明狩猎也是他们获取肉食的重要方式;土里到处有丽蚌壳,丽蚌这种生物生活在大面积的淡水区域,这些吃剩的壳表明先民有充足的食物。
遗址发现了纺线用的石纺轮和缝纫用的骨针,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纺织业。同时,纺轮多出土于女性墓葬中,与狩猎、战争活动相关的钺和镞则多出土于男性墓葬中,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基于性别的社会分工,且具有“男主外,女主内”的特征。
在墓中的随葬品中,只发现了6枚骨箭头。武器稀少可能是因为很少有战争,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资源足够丰富,部落之间不必因抢夺而发生冲突。
他们不仅“衣食无忧”,还有美酒可饮。不论男女,墓内随葬的基本都是酒器,最多的达到30余件。酒器有高档的如黑陶高柄杯和白陶酒杯,低档的如大大小小的杯、壶等,都贴身放在墓主身边。
他们住的也是“豪宅”,因为在遗址发现了“红烧土”。林留根表示,原始社会人们是用泥筑房,这是普通的住宅,生活好的居民就开始注重“装修”,就是将泥用火烧成红色,这样的墙体不仅更加结实,而且能够防潮,人住在里面会更加舒适。
这些先民虽然处于人类文明的萌芽时期,但是已显露出了非常高的创造能力。遗址发掘出大量陶器,有鬶、罐、鼎盛、豆和背水壶等许多种类,最为珍贵的是黑陶中的蛋壳陶。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烧成的黑陶像被油漆过一样,光亮得能照出人的影子。蛋壳陶胎体最薄的仅为0.2毫米,且还有镂空。“因为薄胎在烧制时极易炸裂,生产难度很大,所以这样的工艺简直是个奇迹。”程卫说。
女性地位高,还有拔门牙习俗
5000多年前的梁王城呈现怎样的社会特征?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数量、种类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分化程度以及风俗特点。
在新石器时代,墓主大多是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但是梁王城大汶口文化墓地,却是女性多于男性,这种现象极为少见。根据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孙浩然统计分析,梁王城遗址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可分为三期,其中一期早段保存状况较好的成年单人墓葬共22座,出土随葬品302件。其中,男性墓葬5座,出土随葬品50件;女性墓葬11座,出土随葬品171件。男性墓墓均随葬品为10件,女性墓墓均随葬品约为155件。
一期和二期都是这种情况,二期时还有扩大的趋势,孙浩然认为这是当时社会的常态,即梁王城大汶口文化聚落中女性可能一直多于男性。与性别相关的社会分化也已经出现,女性地位高于男性,虽然部分男性曾因参与战争获得和女性相当的社会地位,但社会一旦趋于稳定,女性的地位就会明显高于男性。
在墓葬中,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埋葬的成人大多少了两颗门牙。这是什么原因呢?林留根认为,在古代华夏人眼中,大汶口文化属于东夷,东夷人有拔门牙的习俗。拔掉门齿影响发音和进食,这样做肯定不是出于实用,而是追求某种精神力量。
程卫发现每个墓主人都戴着一顶“陶制的帽子”,有的用陶盆、有的用陶鼎,加上成年墓主人大多少了两颗上门牙,他认为这可能源自东夷人变头与拔牙两种习俗。东夷人崇拜鸟类,穿衣打扮、容貌举止都模仿鸟的样子,变头是模仿鸟的头部,拔牙则是象征鸟嘴。
墓葬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不解的现象。比如一般是母子合葬、夫妻合葬,而一墓中两名男子合葬,为首次发现。更令人惊异的是,他们的身高都在1.8米以上,比其他墓穴中的先民都要高。通常生活优裕的人个子才高,而这座墓中一件随葬品都没有,表示墓主是穷人。此外,其他墓主都是头东脚西,只有这两位“高人”是头南脚北,留下了很多谜团。
(本文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杨民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5-8 09: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龙泉利剑 发表于 2024-05-07 19:46
新华日报:邳州梁王城遗址,埋在黄淮大地下的一部厚重史书!
时间:2023年7月27日    来源:交汇点新闻-新华日报(江苏)
作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梁王城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苏北地区发现的最大的城址,是研究黄淮地区人类文明起源和文明演进的“活教材”。
2013年《梁王城遗址发掘报告史前卷》出版;2023年,《梁王城遗址发掘报告商周卷》出版。两书出版相距整整10年,可见考古工作之漫长和艰巨。今年恰逢梁王城遗址发掘二十年,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和考古人员,探寻史前时期和商周时期邳州梁王城有哪些重要的考古发现,以及它在中华文明史上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梁王城曾是春秋徐国都城
“梁王城遗址是深埋在黄淮大地上一部厚重的史书。”梁王城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林留根教授感慨道。
梁王城遗址位于徐州邳州市戴庄镇李圩村,苏、鲁两省交界之处,京杭大运河傍依而过。1957年,南京博物院考古调查发现梁王城遗址,2003年夏秋筹划启动遗址考古发掘工作,2004—2009年,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对遗址进行了历时五年的大规模考古发掘。
如今在邳州博物馆,可以看到一面有多种颜色组成的墙面,这是根据梁王城遗址文化层剖面做的复原。每一种颜色的土层,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时期。
邳州博物馆馆长程卫当年也参与了发掘工作,他告诉记者,这些地层中最底层的是大汶口文化(因山东大汶口遗址而得名,距今约6500—4500年),向上依次为龙山文化(因发现于山东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600年至4000年)、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六朝、宋、元、明、清直至现代的地层。“约5米高的文化层,凝聚的是5000年悠久历史。” 程卫说。
考古工作表明梁王城城址的始建年代为春秋中期,城址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这里很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当地的闹市区域或政治经济中心。“非常幸运的是,梁王城遗址大部分被黄泛泥沙层所淹没,因此遗址保存状况良好。” 徐州博物馆副馆长原丰对当年的发掘记忆犹新。
梁王城属于什么样的城池?“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看,梁王城遗址在春秋时期应该就是古徐国后期的国都,最终被吴国所灭。”原丰向记者还原了一段遥远的历史。
徐国的先祖为伯益,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他的儿子若木被封于徐(今邳州、郯城一带),建立徐国。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到了周穆王(西周第五代君主)统治时期,徐国君主为徐偃王,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有36个邻国向其朝贡,疆域扩大到苏北、皖中、鲁南等广大地区。周穆王和徐国终于发生战争,徐偃王被击败后,为避免生灵涂炭,于彭城(今徐州)一带山林隐居,百姓跟随他的有上万人。周穆王让徐偃王的儿子继续统治徐国,此后,徐国有了数百年的太平时期。
春秋时期,徐国国力有所恢复,但已大不如前。公元前512年,吴国阖闾派孙武、伍子胥北渡淮河讨伐徐国,引泗水淹徐。徐王章禹自知不敌,降吴遭拒后,携王室宗族弃国而走。徐国共经44代国君,计1600年左右。
为什么叫梁王城?因为城址附近有梁王城村,但梁王是谁,徐州市史志学会副会长李世明表示目前有不同的说法。综合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和民谚传说,梁王城应为“徐王城”,其建造者是徐粮王(有学者认为应为徐糧王),所以被后人称作“粮王城”,后演变成良王、梁王。至于徐粮王的真实身份则还需进一步考证。
梁王城的形制特征、平面布局是怎样的呢?林留根介绍:“城址由大城和小城组成,平面形状呈‘凸’字形,功能分别相当于郭城和宫城。”大城由城墙、城壕围合而成,总体平面形状近长方形,南北略长,东西稍短。小城处在全城地势最高处,高于城内活动面约5米,是俯瞰整个城址的中心和制高点,突出了王权地位,即老百姓常说的“金銮殿”。城址依山傍水,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完备的防御体系。
梁王城城址为什么是古徐国后期的都城,林留根列举了一些依据:梁王城作为徐国国都,大城与小城的双城制格局,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国都的形制格局一致;同时,不论是建城年代还是建城地点,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都极为吻合。
“梁王城修筑了周长4200米,25米宽、15米高的城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绝对是一个浩大工程。”林留根说。
5000年前这里是一片“福地”
梁王城遗址最底两层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揭露了史前时期较为完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聚落,填补了苏北地区大汶口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阶段的考古学文化空白,为研究区域文化谱系和类型有重要意义。”原丰认为这是遗址的主要成果和价值之一。
据程卫考证,黄帝长子少昊被尊为白帝,是整个东夷部落的首领。少昊一族统治东夷时间较长,考古发现证明,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大约在距今6000多年前,有一支东夷人南下,当他们来到今天邳州北部和西北部地区时,发现这里气候温暖湿润,于是决定留下。当年东夷人生活的地方,就是邳州的三个“国保级”文化遗址:刘林遗址、大墩子遗址、梁王城遗址。
那么五六千年前梁王城遗址的先民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当年这里有河、有山、有高地,很适合先民生存,从出土文物可看出他们过着安宁幸福且质量较高的生活。”林留根称这是先民们难得的快乐时光。
遗址出土有不少石镰、石锛等农具,打造精细,磨损严重,表明这里有较大面积的农业种植;发现了大量的捕鱼工具网坠,在生活区和墓葬里还发现鱼骨和鱼刺,表明捕鱼在当时已相当发达;从发现的动物骨骼来看,当时的先民已驯养了猪和狗,有稳定的肉食来源,獐牙和鹿角则表明狩猎也是他们获取肉食的重要方式;土里到处有丽蚌壳,丽蚌这种生物生活在大面积的淡水区域,这些吃剩的壳表明先民有充足的食物。
遗址发现了纺线用的石纺轮和缝纫用的骨针,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纺织业。同时,纺轮多出土于女性墓葬中,与狩猎、战争活动相关的钺和镞则多出土于男性墓葬中,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基于性别的社会分工,且具有“男主外,女主内”的特征。
在墓中的随葬品中,只发现了6枚骨箭头。武器稀少可能是因为很少有战争,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资源足够丰富,部落之间不必因抢夺而发生冲突。
他们不仅“衣食无忧”,还有美酒可饮。不论男女,墓内随葬的基本都是酒器,最多的达到30余件。酒器有高档的如黑陶高柄杯和白陶酒杯,低档的如大大小小的杯、壶等,都贴身放在墓主身边。
他们住的也是“豪宅”,因为在遗址发现了“红烧土”。林留根表示,原始社会人们是用泥筑房,这是普通的住宅,生活好的居民就开始注重“装修”,就是将泥用火烧成红色,这样的墙体不仅更加结实,而且能够防潮,人住在里面会更加舒适。
这些先民虽然处于人类文明的萌芽时期,但是已显露出了非常高的创造能力。遗址发掘出大量陶器,有鬶、罐、鼎盛、豆和背水壶等许多种类,最为珍贵的是黑陶中的蛋壳陶。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烧成的黑陶像被油漆过一样,光亮得能照出人的影子。蛋壳陶胎体最薄的仅为0.2毫米,且还有镂空。“因为薄胎在烧制时极易炸裂,生产难度很大,所以这样的工艺简直是个奇迹。”程卫说。
女性地位高,还有拔门牙习俗
5000多年前的梁王城呈现怎样的社会特征?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数量、种类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分化程度以及风俗特点。
在新石器时代,墓主大多是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但是梁王城大汶口文化墓地,却是女性多于男性,这种现象极为少见。根据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孙浩然统计分析,梁王城遗址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可分为三期,其中一期早段保存状况较好的成年单人墓葬共22座,出土随葬品302件。其中,男性墓葬5座,出土随葬品50件;女性墓葬11座,出土随葬品171件。男性墓墓均随葬品为10件,女性墓墓均随葬品约为155件。
一期和二期都是这种情况,二期时还有扩大的趋势,孙浩然认为这是当时社会的常态,即梁王城大汶口文化聚落中女性可能一直多于男性。与性别相关的社会分化也已经出现,女性地位高于男性,虽然部分男性曾因参与战争获得和女性相当的社会地位,但社会一旦趋于稳定,女性的地位就会明显高于男性。
在墓葬中,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埋葬的成人大多少了两颗门牙。这是什么原因呢?林留根认为,在古代华夏人眼中,大汶口文化属于东夷,东夷人有拔门牙的习俗。拔掉门齿影响发音和进食,这样做肯定不是出于实用,而是追求某种精神力量。
程卫发现每个墓主人都戴着一顶“陶制的帽子”,有的用陶盆、有的用陶鼎,加上成年墓主人大多少了两颗上门牙,他认为这可能源自东夷人变头与拔牙两种习俗。东夷人崇拜鸟类,穿衣打扮、容貌举止都模仿鸟的样子,变头是模仿鸟的头部,拔牙则是象征鸟嘴。
墓葬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不解的现象。比如一般是母子合葬、夫妻合葬,而一墓中两名男子合葬,为首次发现。更令人惊异的是,他们的身高都在1.8米以上,比其他墓穴中的先民都要高。通常生活优裕的人个子才高,而这座墓中一件随葬品都没有,表示墓主是穷人。此外,其他墓主都是头东脚西,只有这两位“高人”是头南脚北,留下了很多谜团。
(本文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杨民仆)

纸上谈兵,有能力发展邳州经济,藏富于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5-8 11: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乔治2018 发表于 2020-9-18 08:48
你们两个是兄弟 还是夫妻?

一个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5-8 11: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龙泉利剑 发表于 2020-9-16 09:26
邳州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历史上管辖徐州宿迁淮安等地!……东徐州,是古代辖区名字,公元525年(北魏魏孝 ...

【复兴东徐州:今天的邳州由于受到徐州代管因此在外界一些数典忘祖的人看来可能不太有名,可是谁又知道邳州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南兖州、东扬州是今天的徐州乃至江苏省会城市南京等众多城市的“老祖宗”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大墩子遗址、邳州刘林遗址、邳州梁王城遗址佐证邳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3000多年建城史是中华民族汉文化始发祥地】新华日报:从南海到江苏邳州——邳州西晋下邳国古墓出土鹦鹉螺杯暗藏丝绸之路千年密码
时间:2017年6月23日    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江苏)    编辑:东海
从南海到江苏邳州:邳州煎药庙西晋下邳国古墓出土鹦鹉螺杯暗藏丝绸之路千年密码
      时间静止了1700年。直到全国罕见邳州新河煎药庙西晋下邳国古墓葬群的墓门被打开的那一刻,光阴才被光线重新启动。
      [ 一]
      浩瀚的海洋一碧万顷,两只鹦鹉螺被打捞出水,渔民们兴高采烈,这难得一见的珍稀生物是海神的恩赐。
      鹦鹉螺有着优雅的盘旋螺壳和丹朱色的虎皮斑纹,生活在温暖的海水里,夜晚偶尔浮上海面,随洋流把它们带到哪里,死后外壳不会下沉,在海面上随波逐流。鹦鹉螺栖息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广大水域里,但我们更愿意相信它们是在南海被发现的,因为从那里进入中国内陆最为便捷的通道。它们的使命是在1700年后,作为目前已知最早的鹦鹉螺杯,在邳州新河煎药庙西晋下邳国贵族古墓葬群中被发现。
      时间是一团迷雾,任何事物穿越而来都变得面目模糊。这两只鹦鹉螺如何从南海到达2000公里外的邳州无法确知,可以确定的是沿途是一条汉武帝刘彻时代就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西汉时期,这条海路沿中南半岛进入孟加拉湾,抵达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东汉时的航线西拓,罗马使节沿海路带来了象牙、犀牛角等礼品,中国汉朝与古罗马这两颗世界文明的“双子星”终于可以直航。这两只鹦鹉螺壳沿着弯曲的海岸线北上,在漫长的行程中,在某处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被能工巧匠包上青铜的口沿和用于握持的双耳,绘画上鹦鹉或鸳鸯的图案,成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再长的路也有终点,邳州成为这两只鹦鹉螺杯的终点,主人是西晋下邳国一位贵族。现代科学技术骨骼鉴定表明,这是一位身高1.7米的男性。可以想见,他非常珍爱这两只鹦鹉螺杯,因为它们太珍稀了,直到今天,整个中国六朝时期经考古中发现的这类“国宝”仅有三只,另一只出土于时代稍晚的南京东晋王兴之夫妇墓。那是一个讲究名士风度、斗富竞奢的时代,而海外珍宝无疑是品位、眼光和财力的体现。
      [ 二]
      在那个时代,身处内陆的人见到传说中的鹦鹉螺杯,一定会被那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螺旋造型、瑰丽天成的斑纹、光线折射出的五彩云母光芒所惊艳。当它们在盛大宴会上被展示,足以让一切金玉珠宝黯然失色。
      更神奇的是,这是一种喝不干的酒杯,杯中酒一饮再饮,却总有一些留在杯中缓缓流动、汩汩作响。原来,成年鹦鹉螺内有30多个分隔的空腔,彼此由一个小孔连通,因此酒可以倒满,却不能一饮而尽。到了中国唐朝,这种酒杯才慢慢常见起来,伟大诗人李白有诗云:“鸬鹚勺,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比中国西晋时期晚了将近1200年,欧洲人也把鹦鹉螺杯视为珍宝。公元1500年前后发端的大航海时代,使全世界的奇珍异宝向欧洲地区汇聚,今天欧洲国家各大博物馆里陈列着各式鹦鹉螺杯,底座纤细精巧,长柄和杯顶装饰造型奇巧,螺壳上雕着复杂的花纹或绘上宗教画,更像是艺术品而非实用器。用几乎灭绝的鹦鹉螺制成的高脚杯,在上流社会同样成为财富的象征,被权贵和巨贾们所追逐。这是一种让人着迷的生物,人类模仿鹦鹉螺吸水和排水功能,造出第一艘潜水艇,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驾驶的在海底航行的船,就叫“鹦鹉螺号”。
      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遥远的中国西晋时期。飨宴终有曲终人散时,当主人那奢华的一生走到尽头,鹦鹉螺杯该何去何从?“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不管这是他自己的决定还是子孙们的举动,都证明那位西晋贵族对鹦鹉螺杯的喜爱。
      [ 三]
      几乎就在鹦鹉螺被打捞出水的同时,一只产自中亚地区伊朗高原萨珊波斯的玻璃碗也开启了它的征程,目的地同样是邳州,并和鹦鹉螺杯被同一个人拥有。
      萨珊波斯位于丝绸之路的中段,一度控制了东西方丝绸贸易,把丝绸卖得比黄金还要贵。忍无可忍的东罗马帝国愤而反垄断,结果多次被国富兵强的萨珊波斯痛打。强盛的国家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探索精神,萨珊波斯成群的商队穿越边境前往中国、印度和美索不达米亚,成队的商船载着金属、染料、食品和玻璃游弋在印度洋和地中海,以至于在中国唐朝,“波斯人”成了外国商人的代名词,李商隐在笔记中写了四件“不相称”的事:穷波斯、病医人、瘦人相扑、肥大新妇——波斯人哪有穷的?
      邳州地区发现的这只玻璃碗到中国有两条路线——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走陆路,必须翻越帕米尔高原的崇山峻岭,在天山或昆仑山的脚下艰苦跋涉,沿途还有塔克拉玛干的不毛之地,而在吐鲁番盆地,错过一口水井也许就是灭顶之灾。对脆弱的玻璃碗,这条路线可谓步步惊心。走海路,一路东行经阿拉伯海绕过印度半岛地区进入孟加拉湾,再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地区,然后和鹦鹉螺一样掉头向北。大海的惊涛骇浪,让每趟远航都有可能结束在某个意想不到的地方,但一旦到了中国,玻璃碗便身价百倍,让人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 四]
      古代中国产铅钡玻璃,绚丽多彩但透明度不高,又称“琉璃”。古代西方产钠钙玻璃,澄澈得像冰像水晶,让中国人觉得不可思议,中国西晋文学家潘尼在《琉璃碗赋》里赞其“凝霜不足方其洁,澄水不能喻其清,刚过金石,劲励琼玉”。
      萨珊波斯的玻璃碗,晶莹透明,带着神秘的淡蓝绿色。这样的宝物,最重要的作用是炫耀和斗富——潘尼作赋的场合,就是一场宴会,主人拿出玻璃碗,让宾客轮流作赋赞美。
      中国西晋时期关于玻璃碗的记载并不鲜见,例如汝南王司马亮宴请公卿时用玻璃碗给宾客斟酒,口不言钱财、手不执珠玉的崔洪拒绝端碗;晋武帝司马炎到王济家中做客,菜肴都用玻璃碗装,其中蒸乳猪居然是用人奶喂养的,晋武帝脸色大变,没吃完饭就走了。
      距离西晋首都即今河南洛阳千里之外的邳州,当时被称作下邳国,西晋下邳国国都下邳城(今江苏省徐州邳州市西南与睢宁县古邳镇交界地区)是中原地区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南北交通中心,我们想象一下,在某次宴会上,宾主席地而坐,酒至半酣,下邳国贵族主人道:
      “诸位,大家都见过我那得自南海的鹦鹉螺杯,今天我再给诸位看一件得自安息国的琉璃碗!”
      那么,这个男人是谁?
      [ 五]
      邳州市新河镇陈滩行政村下辖煎药庙自然村村民伏立周怎么也没想到,自家房下和伏氏祠堂下,压着一段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不久前,南京博物院和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发掘了中国西晋时期一个贵族家族的9座墓葬,出土了铜质的熏、灯、熨斗,瓷质的壶、虎子、辟邪,铁质的镜,金质的铛等大量文物,其中鹦鹉螺杯和玻璃碗都出自一号墓。西晋王朝只有短短51年,出现这样一批全国迄今发现唯一未经盗扰保存完好的西晋墓群,不敢说绝后,但一定是空前。
      整个西晋墓群,只有一处文字,就是8号墓的封门砖上潦草地刻着“下邳国县建忠里谋显伯仲伯孝伯”,证明此地埋葬的是西晋时期下邳国的贵族。今天的邳州由于受到徐州代管因此在外界一些数典忘祖的人看来可能不太有名,可是谁又知道邳州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南兖州、东扬州是今天的徐州乃至江苏省会城市南京等众多城市的“老祖宗”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大墩子遗址、邳州刘林遗址、邳州梁王城遗址佐证邳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3000多年建城史是中华民族汉文化始发祥地,但古邳州位于古淮河水系的泗水、沂水交汇处,控扼徐州和淮阴(今淮安)的交通;张良刺杀秦始皇失败后藏匿于下邳,得黄石公传授兵法;韩信被封楚王时,楚国国都设在下邳城管辖五郡三十六县;曹操掘泗水、沂水淹下邳城,擒杀吕布……西晋的下邳国是个藩国,共领辖7座县城7500户,第一位国王是“下邳献王”司马晃,三代之后下邳国被前赵石勒灭亡。
      邳州煎药庙墓地砖文字提示的地点是下邳国下邳县一处叫建忠里的地方,“谋显伯仲伯孝伯”也许是人名或排行,他们究竟是谁?有史料记载下邳国有人用过玻璃碗和鹦鹉螺杯吗?专家遍索典籍却一无所获。
      于是,下邳国贵族那个宴会上用鹦鹉螺杯豪饮、用玻璃碗待客的主人,在即将来到我们眼前时,转瞬间又像雾一般模糊、消散。考古往往就这样,我们找到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碎片,却无法拼出一幅全景。
      但邳州新河煎药庙西晋下邳国古墓葬群这两个鹦鹉螺杯和玻璃碗的“漂泊”身世,见证了1700年前江苏与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两条“丝路”的关系。如果把镜头推向历史更远处,可以看到古丝绸之路与江苏更早的渊源:东汉时期,印度传来的佛教在连云港孔望山上留下了摩崖石刻;六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把达摩从广东迎到时称建康的南京城内;在隋唐,扬州成为瓷器外销的最大港口,一代名僧鉴真从扬州出发,历尽劫波东渡日本;在明代,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古代的丝绸之路,将世界带到江苏面前,也让江苏走向整个世界。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相关内容】
邳州城市人文:邳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3000多年建城史!邳州自夏朝建邳国以来历经4000多年,北周静帝大象元年改东徐州始置邳州。
时间:2014年3月3日    来源:邳州文化-邳州城市人文(江苏)    供稿:东海
      《邳州建置史·邳州州域今昔》:邳州古为东夷之地“少昊遗墟”,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以及3000多年建城史,历史上是中原东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邳国嬗递和下邳延续即今邳州,邳州见证着古邳大地历史沧桑。邳州自夏朝建邳国以来,历经4000多年,邳州沿袭邳国、下邳、东徐州历史沿革,邳州先后建置过都、邑、郡、州、县、市等行政单位的称谓。北周静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东徐州(治所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置邳州,是邳置州之始。邳州疆城可考者始自西汉。在今邳州境内,此前有武原邑、良邑、下邳邑,周穆王时,令楚国伐徐国(徐国圣都即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梁王城遗址又作良王城遗址),徐偃王败走彭城武原县(今邳州市西北)东山下,百姓随之者数万,倚山而居,山因名“倚宿”。倚宿山又名徐山在今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境内,徐偃王所居石室尚存,实为巨石文化遗存。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楚国建都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管辖秦国故地东海郡、会稽郡、泗水郡、薛郡、陈郡五郡及36县,楚国都城下邳境内设有下邳县、良成县、武原县3县。次年废楚王韩信降为淮阴侯,汉高祖改封刘交为楚王,楚国都城由下邳城(今江苏邳州市西南)迁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西南)。西汉初年置武原县、良成县与下邳县并峙而三,其疆域,据清末民初邳州学者窦鸿年纂《邳志补》考证,下邳县“滨运以南,旋绕葛峄(岠山),南兼睢境”,约当今邳州市南部地区而兼有睢宁县北部地区;武原县“滨运以西,错入铜境”,约当今邳州市西北部而兼有铜山县(今徐州市铜山区)东北部地区;良成县“滨运以北,东带沂武,呦鹿之阳”,约当今邳州市北部地区与东北部而兼有山东郯城县西南部分地区。西汉晚期置容丘县,西汉鲁安王子刘方,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六月辛丑封容丘侯,容丘侯国都在今在今江苏省邳州市北约五十里。传三世。西汉居摄三年新朝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篡位,容丘侯国废除置为容丘县,属东海郡。
      东汉时期,邳地置下邳国,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汉明帝刘庄封六子刘衍为下邳国藩王,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就国,下邳国定都下邳城(今江苏邳州市西南)全称亦作下邳藩国,开藩获封的下邳王刘衍死后缢号下邳惠王,72年—126年在位历54年。下邳国亡于毕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刘宜是下邳国最后一任下邳王,下邳国建国历114年。下邳国疆域为邳州历史之最,下邳国都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领十七城,即下邳县、徐县、僮县、睢陵县、下相县、淮阴县、淮浦县、盱台县(盱眙县)、高山县、潘旌县、淮陵县、取虑县、东成县(东城县)、曲阳县、司吾县、良成县(良城县)、夏丘县。以今境考之,下邳国(都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疆域即辖境约在今江苏省邳州市(武原除外),新沂市南部、睢宁县、宿迁市宿豫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淮安市淮阴区、涟水县、盱眙县和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灵璧县、滁州市定远县、明光市(原嘉山县)、蚌埠市五河县等市(区、县)境。
      下邳国与彭城国为同时并立而毗邻的两个藩国(侯国),皆属徐州刺史部。彭城国(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有八城,户八万六千一百十七,口四十九万三千二十七;下邳国(治所下邳城,今江苏邳州市西南)较彭城国多九城,户与口分别多出五万零二百六十二、十一万八千零五十六。徐州刺史部为西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之一,本为监察区,至东汉正式成为分辖郡国的行政区,辖郡五(东海郡、琅邪郡、彭城郡、广陵郡、下邳郡),县邑、侯国六十有二,徐州治所在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东南),东汉末年徐州治所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东汉末年徐州刺史部,曹操移徐州刺史部于徐州,实际上徐州治所不在彭城,事实是徐州治所下邳。东汉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进攻徐州刺史(一说徐州牧)陶谦,陶潜“三让徐州”退守郯县(今山东郯城县),曹操劫掠彭城、良城等10多座城池,杀人无数,甚至屠城,此役为徐州之战。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以徐州刺史驻小沛(今江苏徐州市沛县),袁术派兵攻之,吕布辕门射戟解围。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与刘备在徐州首府下邳城包围徐州刺史吕布,徐州刺史(下邳太守)吕布战败投降,被曹操缢杀在下邳城白门楼(今江苏邳州市西南),此役为下邳之战。曹操自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迁徐州刺史部治所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西南),彭城始称徐州。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于徐州大败徐州刺史(一说徐州牧)刘备,曹操出师围困镇守徐州军事重镇下邳的下邳太守关羽于下邳土山(今江苏邳州市西南)一带,关羽屯土山与曹操约三事保皇嫂的忠义故事成为千古佳话。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东汉延康元年;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即位为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让位,曹丕称帝,是为魏文帝,刘氏汉室终为曹氏所继。魏国改下邳郡置下邳国,魏国仍置徐州治所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后将徐州治所又由下邳城(今江苏邳州市西南)迁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西南)。汉末以迄三国曹魏天下纷争混战不断治所多变,青州、徐州都督、监军皆镇下邳,徐州刺史治所亦在下邳。晋因魏制,徐州刺史仍治下邳,石崇为征虏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载于《晋书》本传。三国魏国时期,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公元222),曹操子、鲁阳公曹宇进封下邳王,下邳国国都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魏黄初五年(公元224),曹宇改封单父县,下邳国除为下邳郡郡。下邳郡南部疆域高山县、东成县(东城县),皆为曹魏弃地,实际上至今安徽泗县、江苏泗阳县一带。
      西晋,下邳国(都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领七城:下邳县、良城县(良成县改称良城县)、睢陵县、取虑县、僮县、夏丘县、凌县。今邳州境内有其二,即下邳县、良城县。武原县属彭城国。东晋及南北朝,下邳或为郡(下邳郡、武原郡),或为州(东徐州、武州、邳州),南北纷争之际,疆域多变。隋代,下邳郡(治宿豫,今江苏宿迁市)领七县:宿豫县、下邳县、良城县、郯县、淮阴县、夏丘县、徐城县。唐宋(金)元明清,邳州(古下邳)或为县(下邳县、良城县)、为军(淮阳军)、为州(邳州),疆域渐趋稳定。元明清三代,邳州置邳州直隶州与府平级大多兼辖宿迁县、睢宁县两县,邳州辖境约在今江苏省邳州市,宿迁市(原宿豫县)、新沂市、睢宁县。
      民国之初,废州府制,改邳州为邳县,邳州知州改为邳县民政长,复改邳县知事,邳县县政府又称邳县公署,邳县行市乡制。邳县设六市、十七乡,邳县六市为城厢市(今江苏邳州市邳城镇)、官湖市(今江苏邳州市官湖镇)、窑湾市(今江苏新沂市窑湾镇)、旧城市(今睢宁县古邳镇)、土山市(今江苏邳州市土山镇)、宿羊山市(今江苏邳州市宿羊山镇)。不久改行区团制,邳县置为十区、八十一团,邳县十区依次为:邳县一区城厢区(今江苏邳州市邳城镇),邳县二区官湖区(今江苏邳州市官湖镇)、邳县三区窑湾区(今江苏新沂市窑湾镇)、邳县四区旧城区(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邳县五区土山区(今江苏邳州市土山镇)、邳县六区八义集区(今江苏邳州市八义集镇)、邳县七区宿羊山区(今江苏邳州市宿羊山镇)、邳县八区滩上区(今江苏邳州市赵墩镇滩上街道)、邳县九区谭家圩区(今江苏邳州市戴庄镇)、邳县十区四户圩区(今江苏邳州市四户镇)。后改区乡制,十区不变。
      共和国成立,始行区乡制,继而撤区并乡;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实行政社合一体制;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镇制。1992年撤县建市后,逐步撤乡建镇。2011年,邳州市共有24镇、451个行政村。2013年8月根据江苏省和徐州市部署,依据【苏政复〔2013〕77号】文件,邳州市实施调整邳州市部分行政区划,邳州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和21个镇:东湖街道办事处、运河街道办事处、炮车街道办事处、戴圩街道办事处;邳城镇、官湖镇、四户镇、宿羊山镇、八义集镇、土山镇、碾庄镇、港上镇、邹庄镇、占城镇、新河镇、八路镇、铁富镇、岔河镇、陈楼镇、邢楼镇、戴庄镇、车辐山镇、燕子埠镇、赵墩镇、议堂镇;以及邳城农场、张楼农场。共有38个居委会、451个村委会。邳州市人民政府驻东湖街道办事处。
(本文来源:邳州文化-邳州城市人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