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告别春天、夏天开始。立夏节气后气温逐渐升高,雷雨增多,植物进入生长旺季。夏季晴雨变化无常,最容易让湿邪和热邪如题,造成胃口不佳、身体困重不爽、头重如裹、关节肌肉酸重等症状。这个时节养生,应该注意什么呢? 1、健脾除湿 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常感觉胃口不好,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湿邪较重的症状,所以应常服用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利湿之品,如薏米、茯苓、山药、紫苏、藿香、莲子等。 2、补养肺肾 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麦冬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3、食酸补盐 夏季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亦多。若心肌缺盐,搏动就会失常。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为解渴消暑之佳品。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4、多进稀食 专家指出,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可醒脾开胃,有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5、适当午休 由于“立夏”时天亮得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夏季正午1点到3点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6、保持心境平衡 当夏日气温升高后,人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因此,我们要做到“戒燥戒怒”,保持心境的平衡。可以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气血淤积,预防心脏病发作。 7、清热解暑防感冒 夏日气温高,人体心火较旺,又因为暑湿过重,更容易出现暑湿感冒。患者往往身热不扬(即身体感觉发热,可体表皮肤按上去并不热),头身困重,倦怠乏力,脾胃不和,还有的人会出现咳嗽、痰粘、流浓鼻涕的症状出现。常喝衍生热必清凉茶,标本兼顾,赶走暑热和湿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