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和重要基础。邳州坚持打好“党建+”组合拳,把党建引领始终贯穿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开启了乡村振兴强引擎,形成了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齐头共进的良好格局。 杜村是陈楼镇工业园区所在地,抓好项目建设成为该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杜村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推进“村企共建”的发展模式,以优质的服务促进项目落户和发展壮大,全面激活“造血”功能。徐州欣德皓木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生态板、集装箱底板的企业,被列入邳州重大工业项目,厂房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投产后可吸纳村里100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杜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选取支部委员和党员代表对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土地清障、征地征迁、土地安置、用工需求等,实行“一对一”牵手,包挂到个人,哪一个环节出现情况,企业可以第一时间对接村里相关人员,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为村民早日上岗增收做好保障。公司总经理刘庆志看来:“包括道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在内,村里对我们支持力度很大,通过‘村企共建’,让双方实现共赢。” 构建村企业对接常态化推进机制,引导动员较好的企业、商会、协会等社会力量和村联建发展是我市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稳步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的一个抓手。杜村把“党建+”作为“村企共建”的平台和桥梁,不仅进一步融洽了村企关系,增强了村企双方融合发展的信心与信念,同时也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长,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杜村党支部书记陆新平介绍:“按月或按季度,企业负责人和村里的党员会坐在一起,及时讨论、商讨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题,通过党员大力宣传,给我们村党支部的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便利。” 和杜村不同,陈楼镇竹园村挖掘本村“竹编”技术传统优势,在发挥“党建+”的作用中,招引资金,盘活原闲置多年的竹编厂,实现产业富民。已入古稀之年的村民胡建中说,村里像他这样岁数的老人很多在十来岁的时候就学会了竹编技术,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这门手艺一度荒废,不仅心里惋惜,也没有了收入来源。“现在村里重新引资建设竹编厂,根据市场需求,既有传统手工艺编织产品,也有机器加工成品,这让大家感觉又有了用武之地,每天都能赚些零花钱,心情也好。” 竹园村将这座竹编厂盘活后,在机器加工环节中以低收入群体用工为主,同时也为村里会竹编技艺的老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竹编厂把传统技艺和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扩大生产规模,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增收。”竹园村党支部书记刘兵玉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领头雁。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我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多元生产性服务主体,以农机全程化、经营规模化、服务专业化和技术集成化为重点,不断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新河镇胡圩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大力实施“党建+集体经营”基地型项目,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建设稻虾养殖基地。 在胡圩村的稻虾养殖基地,村党支部书记黄继聪来到池塘边,与在这里干活的村民谢景峰等交流近况。身患残疾的谢景峰说:“支部书记和村干部经常来这里,一方面了解基地的经济效益怎么样,另一方面还经常询问我们的工资有没有及时发到位,非常负责任,这让大家干起活来更加有动力。” 胡圩村稻虾养殖基地共占土地1392亩,是新河镇实施“党建+集体经营”基地型项目建设的其中一个典型。胡圩村通过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实施土地规模经营,不仅增加了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也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黄继聪表示,下一步,村里将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全面优化班子人员结构,全力打造“五星”支部和最具人气村部,切实把组织活力转为发展活力。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在抓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过程中,邳州将充分发挥“党建+”工程牵引作用,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选优配强镇村领导班子,探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周期化管理,坚持和完善向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和帮扶人员制度,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逐步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坚强堡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