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避开这些选专业的误区,比多考30分还有用!
高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如何选专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专业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家长与考生需要尽早规划,同时要避免那些选专业的“坑”。英才君带你了解选专业的误区都有哪些吧!
误区一:根据热门程度选专业 高考生往往根据专业的热门程度来填报志愿,但热门专业竞争激烈,录取分数线较高。如果考生的高考成绩不太突出,在填报时很容易被退档。而且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曾经大热的生物学专业,录取分数线高,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如今生物学的热门程度已出现衰减。所以,考生应当结合自身情况理智选择专业,不能盲目跟风,一味追求热门专业。 考生也可以多关注一下新增设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往往略低于传统的热门专业,对于高考成绩不太突出的考生来说,是一个机会。以“新工科”中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这是一门融合了电气、计算机、传感、通讯、控制等众多学科领域,多学科相互合作、相互研究的跨学科专业。此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一般略低于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误区二:根据名称选专业 考生和家长由于不了解专业内涵、混淆专业名称而报错志愿的情况屡有发生,仅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专业,很难准确把握其内涵,特别是一些名称十分相似的专业。 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计算科学”,虽然这两个专业名称相似,但前者属于工学计算机类,后者是偏数学类的专业。实际所学的课程内容与就业方向大不相同。所以,考生切不可从专业的字面意思揣测专业,望文生义。
针对以上情况,现在很多高校开始推行“大类招生”,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2017年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施了建校以来最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改革之一,即以“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书院管理”为核心,更加重视塑造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学校新成立“北航学院”,覆盖了80%的大一新生。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大类培养模式,也扩大了学生对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权。 推行“大类招生”的高校有: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 相信随着“大类招生”的普及,学生选错专业的情况会有所缓解。但考生也需要对目标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等内容,进行深入地了解。
误区三:志愿梯度没有拉开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高校志愿梯度与专业志愿梯度都需要拉开。考生不可全部填报热门高校与热门专业,不可不顾实力,盲目冲刺。而是需要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选择上冲高校、稳妥高校与保底高校。 一般情况下,考生可将第一个和第二个志愿学校作为自己的上冲高校;第三、第四个志愿可用来"稳一稳",作为录取希望较大的高校;最后两个志愿高校,应该为考生按照平时的成绩,完全有把握考上的高校,可用来"保一保",几个高校间应有分数差。 误区四:家长包办,不尊重考生意见 高三学生的学习任务紧,很多家长代为考生搜集填报志愿的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能不顾及考生的特点和喜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考生。若考生对家长选择的专业没有兴趣,在大学的学习中会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也受到打击。 家长不仅要考虑考生将来的职业规划,还要考虑考生的喜好。帮助考生做到扬长避短,并且为以后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可以说,在考生填报志愿时,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充分尊重考生的意见,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交给考生。
误区五:照搬去年录取分数线填报志愿 不少高校会在官网公布去年的录取分数线与考生的省排名,以供考生和家长查阅参考。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性,不可把它当成衡量考生是否可以被录取的唯一标尺。 英才君:填报志愿是考生高考后的一件大事,家长与考生需要提前了解专业,做好准备工作。以上选专业的误区,在填报志愿时需要避免,希望高考生可以选到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专业,发挥专业的最大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