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6|回复: 1

拉钩时为什么要说“拉钩上吊”?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5-5-12 1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徐州
拉钩时为什么要说“拉钩上吊”?




原创:小霍、勇敢小霍



我们小时候做约定或者打赌的时候,总会伸出小拇指和小伙伴用力钩一钩,再煞有介事地念出“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谁变谁是小狗”!小时候的我们可能还不知道上吊有什么后果,现在想想,为什么拉钩会要上吊呢?
先说说这动作本身。光小拇指勾着,手容易晃,感觉约定不牢。所以勾完小拇指,还要把大拇指按在一起,就像给约定“盖个章”,让双手更稳,也让约定显得更郑重。现在很多大人签合同要按手印,和这差不多意思,都是为了让承诺更靠谱。
关于“拉钩上吊” 的由来,最常见的说法和古代的钱有关。商朝时,贝壳是货币,人们用绳子串起贝壳,挂在屋里保存,这就是“上吊” 的雏形。后来铜钱流行,500 文铜钱串成一串,叫 “一吊钱”,挂在房梁或柜台边,既整齐又防偷。北宋《清明上河图》里,药铺、酒馆的柜台上,成串的铜钱清晰可见,这就是古代 “上吊” 的日常场景。为啥是 500 文?因为铜钱中间有孔,串起来方便携带,一串的重量适中,老百姓拎着买米买菜不费劲。要是只串 250 文,就是 “半吊”,分量不够,事儿不完整,后来 “半吊子” 就用来形容做事马虎、不靠谱的人。当小孩勾手指时,动作和 “挂钱串” 的意象慢慢叠合,“拉钩上吊” 就有了 “咱们的约定像挂着的钱串一样稳当” 的意思 —— 钱串挂得牢,约定也得守得牢。
在古代,没有白纸黑字的合同,人们靠啥守承诺?靠仪式。比如“歃血为盟”,割破手指滴血入酒,大家分喝,以示 “违背约定就流血遭灾”;还有对天发誓,指着日月起誓,借自然的威严 “监督” 承诺。这些庄重的仪式传到民间,慢慢简化了:普通人不用歃血,也不用对着天地大喊,就用勾手指、念童谣代替,既保留了仪式感,又简单易学。小孩把 “我以祖宗起誓” 换成 “谁变谁是小狗”,本质都是用 “可怕的后果” 强化承诺 —— 古人怕被祖宗怪罪,小孩怕被笑 “说话不算数”,都是用心里的 “在意” 来守住诚信。
别以为这只是心理作用。拉钩时,大脑会分泌催产素,这是一种“信任激素”,能让人更愿意相信对方,也更愿意遵守约定。哈佛大学做过实验:两组人分别用口头约定和拉钩约定完成任务,结果拉过钩的人,完成率比口头约定的高 47%。为啥?因为肢体接触激活了大脑的 “奖赏回路”,让人觉得 “这个约定更重要”,不自觉就想做到。对小孩来说,拉钩还是一种 “社交黏合剂”:和同桌勾完手指约定交换贴纸,心里会觉得 “我们的关系更铁了”,要是对方没带,会比普通说话不算数更难过 —— 这种通过动作建立的信任,是他们最早的 “社交契约”。
虽然没有实际的文献记载“拉钩上吊” 到底起源哪儿,但这个动作和说法,早就成了咱们重视承诺的象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5-5-13 12: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