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50|回复: 1

今日清明,要做这些事!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5-4-4 0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一杯杏花酒,满盏思故人”
清明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扫墓祭祖、缅怀先人是清明节的重要民俗活动其背后有着“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行孝尽哀”的深刻内涵
而跨越生死的心灵对话
也让生者感怀人生的意义
这,就是属于清明的仪式感

今天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

清明时节“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二十四节气中清明兼具节气与节日的“双重身份”有着清新活泼和庄严肃穆的“双重性格”

作为节气它是春耕的关键节点“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至今流传
作为节日它融合了扫墓祭祖与踏青祈福的习俗承载着中国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

清明最初只作为时令与物候变化的标志节点被人们所认知清明从节气发展成为节日寒食节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自古以来寒食和清明密不可分却又不尽相同
介子推的故事历代流传赋予了寒食节更厚重的人文底蕴 由于寒食和清明在时间上相近、内涵上相融寒食逐渐融入清明并丰富延展了清明节的内涵
清明是自然的馈赠亦是文化的传承
清明祭扫是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核心仪式清理墓地、敬献鲜花、焚香祈福寄托对先人的思念

清明踏青、放风筝是自古延续的春日乐事很多地方
还保留“断线放灾”的习俗将烦恼随风筝放飞天际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门楣斜插嫩枝以“清明柳”驱邪纳吉又是一年清明时杨柳依依道春意

清明是诗意与哲理的交融亦是怀念与珍惜的交响
这个古老的节日始终以最中国的诗意诠释着“逝者安息,生者如斯;天地清明,心亦清明”

自古文人爱写以清明为主题的诗词杜牧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吴文英的“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写尽凄迷
程颢的“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吴惟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又让清明多了几分洒脱
黄庭坚以“贤愚千载知谁是”叩问生命价值苏轼则劝人“诗酒趁年华”在哀乐交织中觅得平衡
清明赏春更要“尝”春
一口春味是对话山川岁月
传递家族温情的味觉密码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袁枚《随园食单》中的青团是江南清明的舌尖记忆古人寒食禁火以冷食青团祭祖如今这一口“春绿”已成为火爆大江南北的时令风物
北方山西等地流传“子推馍”又称老馍馍
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

愿你不忘来时路,不负今朝景且惜春光!
来源于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5-4-4 19: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长知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