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60|回复: 3

80年代初的邳县初中学生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10-24 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80年代的初期初中已经由2年制向3年制过度,普及的是初一、初二,基本是村级中学就读,俗称”戴帽中学“。而初三均集中在乡镇和县城,而且初二升初三受计划限制,需要考试,要刷掉一部分初二的学生。幸运的是我从村里的初中考入运南中学。这时的学习环境、学生来源、教师均与村级中学由了天壤之别。学生都是从全乡竞争考试上来的,教师也是正式师范类毕业生,还有部分苏南支援苏北的老教师。记得我的班主任数学老师徐老师就是无锡人。这都比原来村里的“民办教师、临时代课”教师教学水平要高得多,当然村里的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也是值得尊敬的。
  当时的初三学生学习任务也很重,面临三种升学的选择。一是考“小中专”如邳州的运河师范,这个可以将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并包分配安排工作,就相当于现在的“有编制安排工作的”大学生。能考上的也都是成绩出类拔萃的“学霸”,第二是重点高中,如运河中学或乡镇的其他重点高中。三是普通高中,县城的只有运河中学和运西中学,乡镇的有土山、八路、铁富、官湖等高中。也都不容易,计划经济时代都有名额限制,升学率估计达不到30%.
  所以初三的学习生活也很紧张,学校抓得也很紧,要求学生住校。那时农村刚刚开始土地承包制,农民仅仅是解决温饱,我们住校的学生自己带着煎饼,多数是玉米、红薯、小麦的杂粮的,纯小麦煎饼很少。相比当下生活水平和饮食观念真是天壤之别。带着煎饼,喝着学校提供的大锅烧的开水,就这自家的咸菜、盐豆子,条件好点的放油炒一炒。一天三顿饭顿顿如此,每周回家一次算是改善生活了。在学校里早晚有顿大米稀饭喝就算是高水平生活了,可是没有,学校食堂只负责教师吃饭。那时的我们可都是13、4岁的少年,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感觉是吃不饱,总是饿,现在想起来是缺少“油水呀”,营养跟不上。但就是这样的学习生活,我们大家并没有觉得苦,也没有多大的压力。大不了,农村的孩子回家种地,土地承包了,家家有地。城里的孩子到工厂去打螺丝。一切都不像今天的学习、工作等这样卷!家庭条件少好一点或者有知识的家庭,会给孩子规划未来,多数人家都是放任自由、顺其自然。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眨眼40多年过去。我在懵懵懂懂中考上普通高中,考上普通大学,分配普通工作,做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感谢计划经济时代,一切都是安排之中。免费上大学,包分配工作,分住房,退休了包养老。这个躺平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随着我们的退休,一个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属于新的年轻人!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3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4-10-24 20: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感同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4-10-24 21: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感同身受,苦不堪言,记忆犹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4-10-24 21: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懵懵懂懂说的就是我们,家长什么都不知道叫十来岁的孩子随便,哎,不管干什么都是卡进去的,穷人的孩子哪有什么规划,所好的是命运待我不薄,现在享受退休生活,回想往事,百感交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