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8|回复: 1

同学功成业就,遍布全国各地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4-24 1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资料摘自邳州市教育局《邳州教育五十年》虽无黄埔军校出将入相的宏大气像和格局,但许多同学功成业就,遍布全国各地。尤其是县城各地,各机关单位和各行各业,凡有挂牌之处,皆有当年补习学校之人。“黄埔”补习班的大名,在小县城次第传开,居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说来神奇。二、“老油条”和“小油条”身经考场百战的“黄埔”补习学校“老战士们”,自带一些原始的洪荒之力,用功有余,而效率不足。尽管耿先生和其他各课业的先生们,反复强调科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这些“老战士们”的老毛病如影随形,就是改不了。耿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半是调侃,半是嗔怒,“你们一个个都是油条,有的是1毛钱一根的老油条,有的是八分钱一根的小油条”,从此我们同学彼此之间互相调侃对方,是“老油条”或者是“小油条”。补习班里学生构成复杂,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年龄大小悬殊、家庭出身各异。耿先生在生活和管理上皆一视同仁。一些同学家境贫寒,学费一时难以凑齐,有的同学只是像征性的交点学费,耿先生不管这些学生交费多少,都会想方设法让他们如常来复读学校就读。一位同学屡次高考均未上岸,无奈当了半年的民办教师,又来到进修学校补习班想复读,耿先生并未对其嫌弃,还埋怨他来晚了,意思是他早就该来补习,这位同学一时竟无语凝噎。半年之后这位同学高考移民至山东,如愿考取一个很好的学校,毕业分配了一个不错的单位,直到担任一个部门负责人。四十年多年后今天,该同学仍然感慨万端,调侃自己:没有当初的“黄埔”,没有耿先生,没有我的今天,如果当初没有考出来,说不定还在农村,是个光棍汉,连媳妇也说不上呢。耿先生不仅数学教得好,还是一善做思想工作的教育专家。一些同学只知道学习,不懂生活,不讲卫生。耿先生担心这些同学,即使将来高考过关,如果成为一个“迂魔”,搞成现代版的“范进中举”,岂不误人子弟?每一到二个月,耿先生就会集中同学们,做思想工作。从青春期的教育,到衣食住行,一直到洗袜子、洗脚这些个人卫生的什么细节,不断地开导,防止这些同学压力之下精神出现问题。“黄埔”“老战士们”无不勤奋异常,用功有加。用废寝忘食、焚膏继晷来形容当时之状,一点也不为过。有人为了多读一些书,甚至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进行“小偷式”学习。有些学生早上不能按时起床,耿先生亲自到宿舍督查,见有同学仍然沉睡,会掀开他们的被子。赤身只穿裤衩的同学仍然酣睡如故,赖在床,耿先生这时就会不顾这些学生脚臭,顺着脚脖往外拽,赶着他们去上课。“老油条”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固化,成绩了不长进。耿先生和一班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就因材施教,讲课必讲解题思路,必讲解题若干方法,不断用“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举一反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浸润熏陶,试图改掉“老战士们”那些老毛病,促其急起直追,但又何其难也。从晚自习下课到休息号响,大防震棚宿舍有了另一番天地。大多数同学边洗刷,边海阔天空天南地北地神侃,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到国际形势,小到学习,你一言,我一语,甚至争得面红耳赤,蹦着跳着像是要把那个防震棚顶子掀翻,并且郑重约定,苟富足,无相忘。俨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佣耕垄上,发出“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叹。你还别说,那种困苦中塑造的情谊,保持得还挺好,应该能保持永久永久吧。除了大部分农村子弟,补习班还有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即便是穿上锃亮的皮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气质上也会与“黄埔”这个大家庭,完全融合为一个整体,绝无贫富贵贱之。放在今天看来,也会让年轻人羡慕羡妒恨。一位同学家境条件尚好,皮鞋锃亮,头发也梳得油光。他见我床上的蚊帐漏洞百出,蚊子夜里如入无人之境,咬得我体无完肤,彻底难眠。顿生恻隐心和慈悲情,骑上小架自行车,带上我,找到已经工作哥哥,硬生生把哥哥宿舍的一个好蚊帐,拿了回来直接送给我。从此我夜间再无蚊虫叮咬之忧,可以酣然入眠。记得我高考报到之后休学在家的时候,考上另一所学校的一位同学,知道情况后,突然随信寄来了自己在学校省下来的粮票,叮嘱我改善生活,安心养病。这种温情和体恤,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如在眼前,仍历历在目。再回到爆棚防震棚里。熄灯之后,奇葩之事才开始上演呢。耿先生规定9:30下课,10:00吹熄灯号。十点一到,熄灯号一响,整个宿舍里头立马鸦雀无声,沉寂下来。此时有一同学特立独行,他也是补习班里的老江湖了,白天争分夺秒,吃饭时间都在看书,此时,对十点熄灯,他搞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黄埔”补习班旧址邳州市运西中学(现为二中)他有一个妙招,破解耿先生的禁令,令人叫绝,他自以为也很得计。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4-4-26 07: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哎呦,终于找到组织了。
我说的呢,还真有这个说法,黄埔军校,影响面大,名声运扬。
我是耿老师在进修学校的补习班学生,1980年学校高考失利后9月份被进修学校补习班招收进来补习的。1981年9月上的苏州的一个专科学校,3年学习毕业分在外地,在机关大院、具体场所上班三年后无奈调回老家工作。在调动工作的过程中,同是补习班的在人事局上班的吕同学帮了个大忙。调回家乡在县城一个事业单位蹲守了三十年,事业单位业务工作萧条之后办公室搬到上属单位大机关上班。在局办公地点遇到的一位女同事说的,在这局里单位上班的班上班下的同龄人,大多都是当年补习班耿老师的学生(说明大家多是补习班的校友,对我来说他们都是学弟学妹)。从这位王学妹口中得知,大家都很自豪,以耿老师的弟子为荣,我们大都是耿老师的大部队,黄埔军校毕业生。
当年的进修学校补习班,耿老师(教数学)的助手是王荣杰老师(相当于秘书吧)。补习班分大班和小班,住宿也因大小班分为大小宿舍。语文老师怎么叫我说不出来了,应该掌嘴。物理老师姓庄吧,化学老师为汪老师,英语老师女的,(这些老师的姓名应该都能回忆出来的),原来是在国务院给周总师当过俄语翻译的。政治老师郭大朋的吧,讲课讲得真溜。小班同学中的确有补习两年以上的老油条。像我们这样一年加工就成形的新油条考取的比较多。考得最好的是人民大学的魏中国。——1980~1981年度的复读生。对了,同学中男同学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补习班里我第一次遇到了让我佩服的成绩更好的是女同学。姓刘?打个比方。踏入社会参加工作,一般女同志不喝酒。但一遇到能喝酒的女同志,她的酒量令一般男同志望尘莫及。在学习上尤其是学的是理科,这位补习班的女同学的数学学习成绩令我醒目。多数同学一年复读考上学后分现工作,分配到邳县县城工作的同学我知道的不多(在外地的更不知道多少了)。由于我是分配三年后重回老家。回老家工作没跟当年补习班的同学再接联系。回乡工作后我在一个书店门口见过耿老师一次。虽然跟老师搭话了,但我没有跟老师自我介绍。——跟耿老师后来只有搭句话的交情,街头相遇,面对面过,点头之交而已。那一阶段仍然腼腆内向,再加上当时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孤独的情形。没有跟老师重温当年师生之情,一种错过,一种遗憾。一定距离的内心感激,没有当面跟老师表达出来。后来听说老师离世(在运西中学二中退休校长离任的),为老师办后事中是由补习班的弟子抬棺入土为安的(此时鼻中涌泪,一腔悲哀,唯愿恩师安息)……。
补习班的同学们应该联系起来。同学同学,同一班学习,同一班老师,(同一位校长)。同学之间联系得好,是对老师最高的礼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