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264|回复: 12

谁有权力强拆房屋?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12-15 0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南京
        在城乡建设过程中,拆旧建新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据调查,目前有些地方各级政府的规划、城管、国土、综合执法局、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甚至村委会、城市社区、少数事业、企业单位都参入强拆,政出多门,造成执法中的乱像:拆迁中采取断水、断电、断气,将被拆迁人强制绑架出屋、滥用警力参入拆迁,有些还动用黑恶势力暴力拆迁,甚至出现打伤致死人命严重刑事犯罪。这些行为地发生,不仅严重损害了被拆迁入的合法财产权利人身权利,而且也从某种程度上败坏了政府的形象,玷污了法律的尊严,一时间暴力强拆成为社会矛盾焦点之一。

谁有权拆房屋

       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定,有权进行行政强拆主体有乡镇人民政府或城管部门,在城市规划区内的由城管部门进行强拆,不在城市规划区内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强拆。
   其我实国《行政强制法》、《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及2013年3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强制拆除问题的批复》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强制拆迁都有严格的程序和实体规定,作为守法护法的义务工作者,有必要把这些规定进归纳整理告诉公众,以帮助大家运用法律武器,抵制违法强拆。                                             
一、哪些部门可以实施强拆?
(一)对于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可以依法组织强拆;
(二)对于作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经人民法院裁定准予组织强拆;
(三)依据《行政强制法》第三十四条“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决定后,当事人在行政机关决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义务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依照本章规定强制执行。”
(四)对于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已作出征收补偿决定国有土地上的房屋经过司法诉讼,已产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书,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组织强拆。
除以上机关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实施房屋强拆。
二、实施强拆的法定程序
(一)依据《行政强制法》第三十五条“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并载明下列事项:
1、履行义务的期限;
2、履行义务的方式;
3、涉及金钱给付的,应当有明确的金额和给付方式;
4、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第三十六条“当事人收到催告书后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记录、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第三十七条“经催告,当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行政决定,且无正当理由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强制执行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并载明下列事项:
(1)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2)强制执行的理由和依据;
(3)强制执行的方式和时间;
(4)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5)行政机关的名称、印章和日期。在催告期间,对有证据证明有转移或者隐匿财物迹象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立即强制执行决定。”和第三十八条“催告书、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拒绝接收或者无法直接送达当事人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
(二)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和“第六十八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三)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八条“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一般由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
(四)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和第八十三条“依照本法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三、几种特殊情况说明
       有人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强制拆除问题的批复》出台后,“法院不再管强拆了”,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一)虽然行政强制法和城乡规划法对涉及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的强制拆除,法律已经授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人民法院只是不受理行政机关提出的非诉行政执行申请。在如下两种情形下,还是要由人民法院执行强拆的:一是房屋是合法建筑,政府没有权利强拆,必须经人民法院裁定执行;二是房屋被认定为违法建筑,但是老百姓不服,提起了认定建筑违法正确与否的行政诉讼,生效后的司法裁判最后行政机关只能申请强制法院强制拆除。
(二)但如下情形时,人民法院就不再管拆除的事情。这种情形是:房屋被认定为违法建筑,但老百姓也没有提起不服违法建筑的认定的行政诉讼,就是说对当事人的房屋是违法建筑的事并没启动法律程序打官司,行政处罚决定已产生法律效力,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不受理行政处罚决定的强制执行,由行政机关自己执行。
(三)该批复出台有利于人民法院和行政机关的在强拆房屋问题上的职责划分,避免相互推倭和执法混乱现象。但对被拆迁人不利的一面是,行政机关为了顺利拆除,可能将大量房屋认定为违法建筑,然后一边又与拆迁户沟通赔偿事宜,拖延之下拆迁户失去了就规划部门《违法建筑限期拆除通知》提起行政复议诉讼的时效,这样就符合了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拆除的条件。因此,被拆迁人在房屋被认定为违法建筑时,一定要及时主动地进入关于‘违法建筑’认定的复议或诉讼程序,如此之后政府要想拆除就须由法院来判定了。
【结束语】
欲话说“民以居为安”,失去了居所人们就失去了其码的生存条件。而且在现今条件下无论是城市或是农村住房已是大家最值钱的生活资料和财富之一。房屋拆迁过程中程序复杂,相关法律规范众多,因此,聘请熟悉拆迁业务的律师维权是不错的选择。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6 反对反对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3-12-15 11: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回复 支持 0 反对 3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3-12-15 10: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3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3-12-15 09: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3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3-12-17 13: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3-12-17 12: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3-12-17 16: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现在只有司法强拆,任何单位(包括政府)与个人都无权强拆,否则违法,谁不想干了吗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12-15 11: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12-15 18: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12-17 06: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12-17 12: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12-17 18: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桃花枝头鸟 发表于 2023-12-17 16:06
现在只有司法强拆,任何单位(包括政府)与个人都无权强拆,否则违法,谁不想干了吗

问题是政策一到下面就变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12-17 20: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