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航天者

寻邢楼浦汪李成军

[复制链接]
46
 楼主| 发表于 2025-8-8 08: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俗话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什么样的道德传家,才能让一个家庭乃至家族越来越兴旺?清代学者金缨,在其著作《格言联璧》中写出了最好的答案。能守好以下五个家道的家庭,想不兴旺都难。
01勤俭,治家之本
《红楼梦》中,贾家富甲一方,贵为皇亲国戚,有着滔天的钱财权势。
但传到后代,家中后辈贪图享乐,吃穿用度极其奢靡浪费,最终败落。正所谓:人勤,可发家;人奢,富不长。奢侈如一剂美味的毒药,使人在甜蜜中堕落,但凡养出一个奢侈无度的子孙,就足以导致整个家庭的衰败。唯有保持勤俭,才能知足常乐,珍惜所得。晚清重臣曾国藩,就坚持以勤立身,以俭持家。他每顿饭只配一道菜吃,生活十分简朴,从不铺张浪费。曾国藩也教育家人勤俭:为了敦促家人节俭,他规定家中女眷都要纺布,即使自己夫人也要如此。为了培养子女勤劳的习惯,他要求孩子们早起,每天扫屋、擦桌、收粪、锄草。正是坚守这样的勤俭家风,在那个风云诡谲的时代,曾国藩家族才能扎根立足,延绵不衰。曾国藩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交付家业,不如交给他们勤俭的品质。毕竟,懂得珍惜,方得幸福。唯有勤俭一世,才能安稳一生。
02和顺,齐家之本
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钱钟书杨绛一家一直被世人所称道,大多是因为他们包容和睦的家庭氛围。一次,夫妻二人带女儿钱瑗出去吃饭,钱瑗却总看向邻桌。原来,是邻桌夫妻正在激烈的吵架,吵完后二人冷面相对,一言不发。可怜他们的孩子,只呆呆坐着,满脸愁苦的望着父母。钱瑗见此,对钱钟书杨绛说:“我觉得夫妻恩爱的孩子都很幸福,所以我特别感谢爸妈,能让我成为幸福的孩子。”《朱子家训》有云:“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日子本就是细琐的鸡毛蒜皮,牙齿碰舌头,锅碗碰着勺。再亲密的关系,也免不了发生矛盾,不妨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大事商量,小事原谅。一家人相敬相爱,和和睦睦,才能共渡难关,把路走长远。正如杨绛在《我们仨》中所写:“我们相伴相助,碰到困难一起承担,困难也就不复困难。”
“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03谨慎,保家之本
生活如大浪行舟,人在船头,一不谨慎,就是船毁人亡。
多少家庭的风波,都来自不谨慎的选择。刚刚播完的《流金岁月》中,蒋南孙的爸爸便是这样。他是蒋家独子,家财雄厚,子女优秀,却从不踏实做事,凡事抱着“赌一把”的心态。人到中年,还铤而走险,选择炒股,结果千金散尽,生活崩盘。正应了那句老话:“守身勿羞父母,创立别害子孙。”做人若不守规矩,羞愧的是父母。创业不谨慎,祸害的是子孙。最终,他承受不住压力,从高楼一跃而下。一个原本美满的家庭,不过是走错了一步,便坠入万丈深渊。《围炉夜话》有言:“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少。”本本分分,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不起贪心、不动妄念,不奢求自己够不到的生活,如此才能心安理得,享自己该享的福。一个家亦如此。小心驶得万年船,想要守的安稳,莫过于小心行事。凡事深思熟虑,不拿家人幸福当赌注,不做冒险的选择,才是避祸良方。
04诗书,起家之本
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没有比读书更好的习惯。读书,虽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最公平的路。范仲淹家境贫寒,两岁丧父。他跟着母亲改嫁,自小被人嘲讽,便发誓要自立门户。从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到后来的一代名臣,他正是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和整个家族的命运。范仲淹专门撰写了《训子弟语》,语重心长的谈起读书的重要性:“耕读莫懒,起家之本;字纸莫弃,世间之宝。”一次,兄长范仲温找来,想要范仲淹给自己家孩子走后门。范仲淹想都没想,就一口拒绝,只提出两项告诫:“其一,督促孩子们发奋学习,每天必令其钻研功课,苦读苦练,决不能让他们得过且过,混天度日。
其二,让孩子们明白,只有学有所成,才能入仕做官,有所成就。”此举看似不近人情,却给范家子弟指了一条明路。
在范仲淹的教育下,范家子孙无一不在学业上奋发上进,后代多是名臣良相辈出,成为一方美谈,被世人敬仰。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诗书继世,方能长远。读书,不仅是一个人发达的本钱,更是一个家族兴盛崛起的动力。
05忠孝,传家之本
古圣先贤说:“父母是我们的第一大福田。”
正所谓种瓜得瓜,对父母越好的人,福报越大,恩惠越多。 一次文化论坛中,有名女士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妈身体不好,我平时工作比较忙,时间比较少,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我爸;我想把我妈送个条件比较好的养老院,行吗?”老师不答反问:“你想让你的家过得好吗?你想让你的孩子好吗?”女士点点头。老师这才语重心长道:“如果你能把你爸妈照顾好,你的孩子肯定聪明伶俐又省心,个个都是贤孝子孙。
当着你儿女的面,和言细语对待老人,好吃好喝供养他们。
每天做好饭菜,你告诉孩子,先给爷爷奶奶吃。
你想想看,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25-8-9 09: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人生在世,没有一种快乐,是专为我们设计的,没有一种痛苦,是单为我们预留的。这个世上有多少种心情,就有多少种开心;有多少种不幸,就有多少种心痛。好好善待自己,过去的能忘则忘,眼前的能不计较就不计较,学会放开自己,沉淀心情,去除浮躁,心静得自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25-8-9 09: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有道是:一切众生的相,皆从心生。因为不同的人心,于是有了众生的相貌。生活中,有福报的人,往往就会有福相。能修得这两种福相的人,一定会有好福气!
长相年轻,是因为善良一个人最好的相貌,这样的人,相貌自然会越来越年轻出众。
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胜鬘(mán)夫人,地位尊贵,相貌却不大好看。一次,她问世尊:“世尊,为什么有些人面貌丑陋,可有些人却能美丽出众呢?”世尊开示说:“胜鬘,人之所以面貌丑陋,是因为过去世的业力。心怀怨恨,又生性善妒,便会生怒,怒则丑陋。”“芸芸众生,有人丑陋贫穷,有人美丽贫穷;有人丑陋富贵,有人美丽富贵,”世尊接着道,“德行高贵,心态平和,不怨不怒,自然容貌端庄,财富地位也就随之而来。这便是世人贫富贵贱和美丑的缘故了。”钱财源于施舍,地位源于谦恭;长相年轻就是源于柔和善良的性情。可见,人这一生,所有的福报都有其必然形成的因。计较抱怨,心胸狭窄,就会一脸愁容;心平气和,乐善好施,就是一脸福相。一个人的心态、性格、涵养、过去的经历,最终都会投射到他的长相上。五官是容颜,神情是外貌,二者结合,就是一个人的福相。《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因为心态不同,于是长相就有了差异。心地善良,面容则会年轻。所谓的年轻,指的是人的气场和容颜。心境,决定了气场,气场反映到了容颜上。我们常说一个人“面善”,就是因为他修得一颗慈悲心,于是拥有一副庄严美好的相貌。 心的善恶,改变着人的相貌。心有恶念,相貌就会愈变愈丑陋;心地善良,相貌就会愈变愈好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25-8-9 09: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人生吉凶祸福,都在起心动念中。心动,则容变;心广,则体泰。据记载,后梁时期有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因为手提布袋,人们便称之为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大腹便便,笑口常开,乐观包容,与人为善,很受当地人爱戴。
传说在后梁祯明三年三月三日,布袋和尚圆寂前念了一首偈子: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人们惊觉,原来布袋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自此,弥勒佛的形象便多以大肚弥勒,笑脸示人。正所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佛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做人,身心安泰、气定神闲,自然就会心广体泰。面相的好坏,是心灵善恶的表现。遇事不生气,一笑解千愁。气是争来的,烦是要来的,不争就不气,不要就不烦,心中无气,才能遇事常开怀。生活顺心,体态丰盈,才会身体健康,福报连绵!《华严经》上说:一切法从心想生,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一个人的内心,影响着他的相貌;一个人的相貌,体现了他的福报。心善则貌美,心宽则体广。欲得福报,先有福相;欲修福相,先修福心!人生在世,不论多大,都应有颗福心。只有心底至善,才能滋养出赏心悦目的福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25-8-9 09: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一句话证明你在单位最底层:

领导:人都去哪了?
底层人:他们开会去了。

底层人:我的职务填什么?
领导:不用填。

底层人:经理,这个表格我们填吗?
领导:你怎么会有这个表格。

底层人:领导,我来办辞职交接。
领导:没啥好交接的,你直接走吧。

保洁:这个纸箱我收走了哈。
底层人:稍等,我先请示下领导。

同事:他们下午都去团建了,你怎么还在公司?
底层人:啊,我没有接到通知呀?

外人:能不能帮忙刷个门禁?
底层人:我也是别人帮我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25-8-11 10: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有时候不快乐,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别人的感觉,一句非议,一件小事,都在内心耿耿于怀,让外界控制了自己的心情。别人说的话做的事,或许说过就忘了,我们却还自我折磨。活着已然不易 ,不必跳下别人无心设置的陷阱。多活一点给自己看,很多人事与你毫不相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25-8-11 10: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70年代生病,卖一只鸡就够了,80年代生病,卖一只羊就够了,90年代生病,卖一头牛就够了,这年头生病,房子车子都卖了,也不一定够。
人到中年,不生病,就是在赚钱,请一定要善待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因为零件不好配,不但价格贵,有钱,还不一定有货!你要明白:人生的下半场,
比的是心态,拼的是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25-8-11 10: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播种一颗莲花种子,生出的莲花,根、茎、形状和颜色等都不同。为什么这样?种子上有各不相同的因,所以果上也产生了各不相同的果。
又如我们人类。这么多人都不一样,出生地、出生时间、因缘、父母等都不一样。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因为有各不相同的因,所以有各不相同的果。
即使是在同一个出生地、同一个时间里,由同一对父母所生的儿女,也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双胞胎,相貌有所差别,命运也各不相同。为什么?因为有不同的因缘。
我们大家坐在一个大殿里,在同一个时间内相聚,这也是有因缘的。但是每个人的感受、想法不同,坐姿、表情也不同。这是为什么?因为有不同的因缘,所以有不同的结果。
所以,佛讲:“如是因,如是果,自造自受。”既有共业,也有个业。今天大家能在此相聚,这里有共业,但是每个人自己也有自己的个业,所以感受都不一样。
有的内心快乐,有的不快乐;有的内心清净,有的不清净。这么多人听我说法,都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内心很喜悦,越听越想听;有些人心里厌烦,甚至开始看表了,心里想:怎么还不结束呢?
每个人对我的看法也是如此。也许由我自己的业或因缘而产生了我这样一个人,而你们的看法各有差异。有的觉得庄严,有的觉得不庄严;有的觉得清净,有的觉得不清净;有的认为是好人,有的认为是坏人。
这都是为什么?因为缘分不同,这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因缘,所以就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显现。
佛讲一切法都是因缘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想改变命运或改变生活状态,若仅在表面上做一些,是没有用的。
如果想改变,就要从因上入手。多结善缘,多种善根,这样将来的命运、生活就会好。想直接改变结果,是很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25-8-11 10: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人生在世,没有一种快乐,是专为我们设计的,没有一种痛苦,是单为我们预留的。这个世上有多少种心情,就有多少种开心;有多少种不幸,就有多少种心痛。好好善待自己,过去的能忘则忘,眼前的能不计较就不计较,学会放开自己,沉淀心情,去除浮躁,心静得自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25-8-14 10: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历代以来,三步一拜五台山的,很多。尤其是北方。许多人默默无闻的拜的。上次去五台山,遇到一个从山东拜过来,拜了半年,路上吃野菜。北方多苦行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25-8-14 10: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01

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

三界无著处,致使阿师嫌。



02

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

百骸俱舍尽,其如憎爱何?



03

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

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25-8-14 10: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大约三年前,偶然在佛教卡通《贫女乞斋》中观看了文殊发塔的故事,当时很喜欢,反复看了很多遍,也很向往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



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真的站在文殊发塔下,瞻仰礼拜这座蕴含深意的神圣宝塔。



此时此刻,面对以往屏幕上见过无数次的文殊发塔,我忽然莫名地泪流满面,一边随着人群一圈圈顺绕宝塔,一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到这里,对着文殊发塔顶礼膜拜,他们或五体投地,或匍匐大拜,或转绕数圈,或诵经念咒,各怀心愿,虔诚无比。



在绕塔时,我忽然悟到,文殊发塔的来历和存在,有四层意思:



一、我们要修平等心、慈悲心,贵贱等观,贫富无常;



二,对一切众生不生疲厌;



二、我们要忏悔yè障,真诚忏悔往昔身口意所造之恶业重罪;



三、以恭敬心供养三宝,并不在于供养之物贵重与否。即使只有几束头发,佛菩萨也不会嫌弃;



四、头发即烦恼丝,剪下头发代表断烦恼,所谓烦恼轻,智慧长。来到这里的人都想见到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很可能化身为头陀、乞丐、贫民等各种形象,我们仅凭肉眼无法识别,如果自己的心稍有不平等,起一丝傲慢厌烦之心,就会与文殊菩萨当面错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25-8-14 10: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如果你在爱护自己的同时,也考虑爱护他人,你也会得到更多的爱。如果你愿意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你也会因此而得到你想要的一切,给与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学会爱和给予,带给我们的将是一生的财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25-8-14 10: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在平凡的日子里,那些数不清的笑声,邻里间的互帮友爱,传承不朽的勤勉家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25-8-14 10: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常州
保持一颗善良、利他、忠于自己的心,不为外界所动,真诚待人待事。不必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与评价,因为人生的因果,皆由自己种下。真诚待人,以真心换真心,以真诚待万物,如此,好运自会不期而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