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56|回复: 0

新老蒜客的“淘金”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6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徐州

每年5月中下旬,新蒜进入集中收获期,也是蒜农最忙碌的季节,与蒜农一起忙碌的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蒜客”们,他们在土地上挥洒着汗水,帮助蒜农收蒜上架,实现自己的价值。

清晨5点,碾庄镇庙前村村民李艳承包的大蒜地内,一片忙碌场景,在“蒜客”赵玉侠双手不停地拔动下,颗颗饱满的大蒜被迅速地从土地中分离出来,齐整地堆在土地上。“我们四点就起床了,趁着天凉快,好干活,要是不在这边住的话,起得更早,夜里两三点就得起。”赵玉侠边干边说。

挖蒜看似简单,其实是重体力活。天不亮就在地里劳作,顶着三十多度的高温,直到天黑。虽然每个人都自带小板凳,但基本上没人坐,都是蹲着、跪着、爬着挖蒜。“有板凳也没时间坐,你一坐,只想休息一会就累了,不坐呢反而越干越有劲儿。”

俗话说,“小满不起蒜,留在地里烂”。对于蒜客来讲,更加明白抢收大蒜的紧迫性。为了加快进度,早起之后,他们往往是先干上一阵,直到雇主将饭菜送到地头,才停下来休息一会。对于刚刚从地里挖出的大蒜,也是有讲究的。每当起蒜到地头的时候,他们总会顺手拔几棵草或者抓起地膜盖上,防止蒜被晒坏。

由于事先在土地里浇了水,大蒜相对比较好挖。蒜客们都是徒手拔,基本上不用铲子。记者也想体验一下拔蒜的感觉,可是由于经验不足,没有戴手套,拔了一会后,“蒜客”赵玉侠给了我们经验上的提醒。“要戴手套,不戴手套不行,不戴手套你拔一天受不了,这幸亏是一早上没有露水,要是有露水,你不戴手套,拔不动,发滑。”

戴上手套后,我们继续和她一起拔蒜,不到十几米的距离,就感觉手和腿有点使不上力气了,也出现了拔断蒜的情况。赵玉侠开玩笑地说,向我们这样去给人家起蒜的话,一定不会要的。“你像黄叶的熟透了就好拽,这种大青叶的就需要注意下,斜着从根部拽,经常在外我们都有经验了,不能用猛劲。”赵玉侠示范给我们看。

记者了解到,挖蒜分为挖、剪、装等多道工序,有时蒜农会仅仅选择一道工序,也有不少蒜农所有工序都会雇工。根据程序的不同,一亩地雇工的价格也不等。今年赵玉侠和同村的一行5人5月14日就出来了,她们平均年龄超过了60岁,为了多赚点钱,她们承包了所有工序。“十几天的时间,我们能赚四五千元,一天一个人要是不剪光拔的话,能干七八分地。”

蒜农与“蒜客”之间,通常是一年生二年熟,一年见一次面,为了希望她们明年再来,蒜农往往都是把吃喝安排得周到些,价格灵活一点,“蒜客”也是将心比心,凭手艺说话。“你给别人干活就跟干自己活一样,你给人家认真干,你要是干好了,明年家主还得找你,你要是干不好了,人家就不找你了。”赵玉侠表示。

大蒜的种和收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越来越多,以及土地流转的加快,每到种蒜、挖蒜的季节,都需要雇用大量外来“蒜客”。而今年,对于56岁的徐善春来讲,却有了转变。因为今年他自己购买了大蒜收获机。

“一开始得摸索,耕三亩地后,心里就有数了。这个机器我使用得痛快,先进,确实比以前省力。”在蒜地里,徐善春操作机器,他的妻子在前面掌握方向。很快,削掉茎的蒜头就被集中堆在了一起,没有损坏,从效率上看,一次能够收获两陇蒜。 “像这样起蒜,蒜头在地里不拾的话,一天能耕六亩地,连拾带耕,一天能起蒜一亩四分地。”

今年大蒜收获前,市、镇组织了多场农业机械观摩会,徐善春参加活动后得知,购买农业机械不光效率高,还有补贴,于是他下定决心购买了一台。

“我今年种有十二三亩地,去年使用的是旋耕犁,直接耕起来再找人拾,拾过了再剪蒜头,确实比以前省力。使用这个机械,成本还能再降低一点。要是纯人工雇人干的话,光给拔出来,800块钱一亩,要是再剪大蒜的两头,这都1600块钱一亩了。”

看到大蒜收获机表现良好,同村不少种植户准备请徐善春去帮忙,徐善春也踏上了“新蒜客”的启程之路。

和徐善春一样,碾庄镇稍墩村的刘夫松,经过六年的潜心研究,发明了一款联合式大蒜收获机,在不久前市里组织的大蒜机械演示活动中,成功进行了演示。刘夫松说:“我们现在基本上一天要起40亩蒜,联合式的,先把倒伏的蒜扶起来,然后夹持、运送、筛土、剪须、剪杆、剪蒜头,传送装袋,最后对蒜杆进行粉碎还田。”

刘夫松以前也是一名“蒜客”,长期走南闯北,对于这个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看着“蒜客”行业越来越大,想着他们在土地里的辛苦劳作,他决定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机遇,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发明一台农业机械。

“像我们这些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蒜客,都老了,不能干了,以后我们的机器就是新的‘蒜客’”。刘夫松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手记

“大蒜钱,不好拿,不是跪着,就是爬。”这句在“蒜客”中广为流传的俗语,正是描述了他们背后的故事。如今的“蒜客”队伍,基本上以中老年为主,他们向候鸟一样,每年这个时节,他们来到各大蒜产区,辗转各处,用力挥洒汗水,最后,脸上挂着幸福与满足的表情,拿着辛苦钱回家。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纯朴、善良而又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只为让生活更好一些。如今,机械化收获的方式逐渐普及,让“蒜客”从劳累中解放出来。但变化的是劳动方式,不变的是蒜客、蒜农们对于生活的追求。(魏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