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坤 “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逢新春佳节,人们总喜欢在自家门上贴一个大大的“福”字,使人感受到迎春接“福”的浓厚气息。 古人对福的解释有多种。这是《礼记·祭统》和《尚书·洪范》中郑玄的注解,意思是什么都齐备。《释名》则说:“福,富也。”《广雅》说:“福,盈也。”《韩非子·解老》说:“全寿富贵谓之福。”也是“备”的意思,所以向人家祝福,正是祝其一切都好,可谓言简意赅。 “福”既是齐备,为何又有“五福”呢?查五福之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这也可以说是“备”,那最后一福,竟把得个好死,也归入福的范围之内,不过世人忌讳说死,所以汉代桓谭不说什么“考终命”,而只是说:“五福:寿、富、贵、康宁、子孙众多”,内容换掉了两个,说来也还是好事齐备之意。 史上最牛的“福”,可能当数康熙亲笔题写的“天下第一福”。公元1673年,康熙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震铄古今的“长寿之福”。此“福”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孝庄“请福聚福”,康熙则“送福得福”,所以此“福”被称为“天下第一灵验之福”。“福”中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加顶,喻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如今,“天下第一福”已成为“中华三绝”之一,吸引了无数海内外的游客。 在现代,“福”又有新的含义。歌德说:“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所以,我认为,从大的方面说,“福”是一种美的感受与体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境遇,甚或是一种一心渴望实现的企盼和追求;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一日三餐吃得香,夜晚有个安稳觉,过简单的日子。这就是今生今世最大的“福”。 根据经历和境遇的不同,人们对“福”又有不同的认知和感情。生活在贫困中的人,认为有钱就好,富足是“福”;经历过灾难的人,认为稳定为好,平安是“福”;身患疾病的人觉得健康是“福”;身陷囹圄的人认为自由是“福”;乐善好施的人觉得奉献是“福”。 “福”就是这样,没有绝对的定义,没有绝对的标准,然而,“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愿新的一年,“福”叩响每一个人的心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