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9124|回复: 0

论秋4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11-16 1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徐州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两相和:指水光与月色交相辉映,优美和谐。
2、山水色:一作“山水翠”,作“色”为佳;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3、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澈的洞庭湖面。
4、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君山原名洞庭山,洞庭湖以此得名。
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序)。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后任监察御史。贞元末,参与王叔文集团革新,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等职。后以裴度所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刘禹锡诗文俱佳,创作题材广泛,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其诗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杨柳枝词》等作品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名篇还有《乌衣巷》、《西塞山怀古》、《陋室铭》等,另有哲学著作《天论》等。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作品赏析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色下洞庭湖优美的景物,通过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运用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具匠心地把洞庭美景现于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的首句描写澄彻的湖水与素月之光交相辉映,水天一色,千里空明。第二句描绘湖面无风,微波不兴,迷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表现了洞庭湖上风平浪静、静谧安闲的景象。
三、四句集中描写洞庭湖中的君山。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远望犹如一只雕镂剔透的银盘里,放置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的月下水中之君山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全诗把洞庭一带的湖山景物描写得旷远高妙,这也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是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