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高考Ⅰ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毛公语“生而强者滥用强,不为强也;至弱者勤自锻炼,亦可转强也。”强调了体质为基,精神为辅,体质如皮,精神为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而为弱则是天诱其强”乃是警醒当时之中国,虽积贫积弱,然我之青年不须惶恐,只要“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可与列强一争短长。 毛公之观点与鲁迅先生稍有微妙不同,鲁迅先生云“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鲁迅先生以精神为基,毛公以体质为基,鲁迅先生旨在唤醒民众,毛公则是带领民众从实际出发,在“枪杆子里要政权”。毛公与鲁迅先生的观点只是殊路同归,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过最终当时中国国情还是要落实到“枪杆子里出政权”的。 在后来的《论持久战》一文中,毛公思维的脉络更加清晰,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这句话与鲁迅先生思想高度吻合了。毛公判断出“日虽强,但侵略野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退步行径,故不能长久;中国虽弱,却是进步的,正义的,故防御只是暂时,反攻只待时日。”与蒋介石一味寄希望于“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不同,毛公则是“丢掉幻想,准备战斗”,引领中国民族对“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思想精髓一以贯之,“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不须仰人鼻息。 血雨腥风应有涯,以弱胜强终可期。长征之初,中央红以方面军将士8.6万,最终余留将士7000人,红军将士“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共产党始终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精神姿态保持微弱火种不熄,最终在风雨飘摇中壮大,从而以弱胜强,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毛公撰写此文时年24岁,初出茅庐,陈独秀赞曰“体育研究开篇之作,与青年人有指导意义,以毛之年岁写出此文很了不起。”如今百年弹指过,毛公文中“吾国学制,课程密如牛毛,虽成年之人,顽强之身,犹莫能举,况未成年者乎。”之句依然振聋发聩,当为教育者警醒也。在世界波谲云诡的十字路口,我之青年依然要“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敢与世界争短长,而胜利也必将属于我之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