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正精进

新华日报连续报道邳州:用“95%民意”树起社会治理样本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17-6-27 18: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7-6-27 18: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7-6-28 11: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公共”己不在,把老百姓的公共空间变成赚钱的工具――南大桥免费停车场己变成收费的了,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7-6-29 19: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7-7-8 09: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7-7-8 11: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农村的公共空间,稳稳地在村干部.片长.有钱人.黑社会的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7-9-19 18: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天南地北ABC 发表于 2017-7-8 11:51
农村的公共空间,稳稳地在村干部.片长.有钱人.黑社会的手中!

国家治理:国家之乱执法者宽纵,且看哄抢的激励效应——中国要大治学习新加坡刻不容缓!
时间:2014年4月22日    来源:国家治理(北京)    编辑:韩非
中国要大治学习新加坡刻不容缓:国家之乱执法者宽纵无法治——且看哄抢的激励效应
文/滕朝阳.社科研究员
      2014年4月17日凌晨1点,一辆江西牌照的大货车,在福建国道324线九龙岭下坡路段失控侧翻,酸奶撒了一地。早上8点左右,现场出现了大批围观的人,不知谁喊了一声“上啊”,场面就失控了。“像打仗一样,拼命抢,拼命搬。” 司机和公安机关交通警察执法者曾试图制止,但赶走一个,又上来两三个,不到一小时,就将现场的2000多件酸奶抢光……参与其事的一个大叔问记者:“你怎么不要?”记者说,不忍心,也不能够。大叔说:“你不抢就是个傻子!”
      此种哄抢的闹剧,年年都在上演。据见闻广博的人士说,即使在发达国家,哄抢也难以避免,故不能独责中国人道德滑坡、素质低下。这种对比自然不是无意义的,但哄抢行为也不能因“外国也有”而逃脱道德的审判。当事人遭遇交通事故已是不幸,但哄抢者火速赶到现场绝无雪中送炭之意,只是为了哄抢,让当事人雪上加霜。如果人们谴责种种见死不救的冷漠,那么就更应该谴责此种落井下石的恶行。把哄抢比作“打仗”,其实是可笑的,见利忘义地“拼命”与舍生取义地“拼命”,可有半点相似?中国要大治学习新加坡刻不容缓!
      没有特定的场景,哄抢也许就不会发生。混乱的场景,仿佛能使哄抢者变得面目模糊、无从识别。这当然只是一种幻觉,但这种幻觉却使哄抢者得到心理上的激励。而人数的众多,又使每一个哄抢者感觉到有一个群体的存在(不是“我”一个人在抢),意识到人数赋予自己的力量。因此,即使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实施哄抢即违法犯罪行为,他们仿佛也是有恃无恐。如果有人喊出一声“上啊”,那不过是喊出了他们的共同欲望;同时这也是他们相互激励的宣言,是不怀好意的围观者瞬间成为疯狂哄抢者的重要媒介。在这样的场景中,如果不参与哄抢,那么就如那个大叔所说的“是个傻子”。没有受到哄抢激励的人,在哄抢者眼里就是不可思议的异己,这样的“傻子”若是他们中的一员,早晚会被他们排挤出局。但社会公共道德的可怜,或许要因之一便是这样的“傻子”太少,而信奉“不拿白不拿”“不抢白不抢”的“聪明人”太多,这也就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然而,哄抢的激励效应并不仅表现为哄抢行为的明目张胆(甚至无视政府部门执法人员的在场),也表现为一次哄抢行为中人数的逐渐上升,还表现为哄抢事件的不断发生。但显而易见的是,哄抢既是道德事件,更是法律事件。问题在于,法条俱在,同样性质的哄抢事件,却由于执法尺度不一而有不同的后果。正如人们所看到的,哄抢行为很少被正确地适用法律,多是不了了之。无疑,这暗示哄抢一般不会承担法律后果,那么潜在的哄抢者加入哄抢行列,哄抢事件一再发生也就不难理解。很可能的是,不仅哄抢者勇于哄抢有“法不责众”的心理依据,因执法者宽纵无法治哄抢者也同样怀着“法不责众”的思想观念。但宽纵其实是于“众”有害的,轻微罪错没有受到薄惩,便易于积小恶而成大恶。
      法治中国当大事!侧翻一类的交通事故以偶然性居多,哄抢也因此更多地表现为随机性,但随机性哄抢也不是没有发展为预谋性哄抢的可能。守株待兔般等待哄抢时机不免使人百无聊赖,那么制造侧翻一类的事故以增加哄抢机会,难道不是“顺理成章”吗?我这是在教唆吗?我只是在指出“激励效应”累积放大中哄抢的可怕前景。
(稿源:半月谈 原题:《哄抢的激励效应》)
【相关内容】
社科学者贺雪峰:中国农村价值体系严重荒漠化!
时间:2014年6月24日    来源:环球网-环球时报(北京)
中国农村价值体系严重荒漠化
文/贺雪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社科学者
  最近十多年,中国农村出现严重的价值失落。笔者在农村调查中,听到和看到各种令人痛心的现象,诸如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遭遇性侵,丧事上跳脱衣舞,非正常死亡的老人增多,地下六合彩泛滥,等等,都表明,道德沦丧已致中国农村价值失落已很严重了。
  农村价值失落,甚至由此带来农村道德沦丧社会溃败,原因很复杂。首先是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及因此农村人财物的流出。一个稳定的系统应是能量输入与输出大致平衡的系统。人财物的流失,使之前相对稳定的农村系统难以保持持续。也正是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村庄边界开放,农村共同体瓦解,维系传统村庄社会和价值秩序的基本规范解体。
  更根本的问题则是,构成农民生存原动力的本体性价值受到冲击。中国历来缺乏西方那样的宗教信仰,中国人将生命意义安置在此岸。因为积极入世,中国人特别重视现实生活,为做到超越,中国人必须要寻找赋予现实生活意义的一套价值系统。对于中华儒家传统知识分子来说,这套系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农民来说,就是“传宗接代”。通过传宗接代,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到子子孙孙向下传递的无限事业中,产生永恒意义。农民这种传统价值与现代社会中个人奋斗、自我实现的价值并不相容,正被作为愚昧落后观念被遗弃。旧的安身立命的价值失去了,新的现代价值未确立,构成生命意义和终极关怀的价值缺位,农民难以完成有限生命与无限意义之间的转换。
  离开对生命高贵价值的追求,中国人积极入世的传统就转变成为对物质生活的高度关注,中国人就变得俗不可耐。当前中国人的“物质性”在城市表现为,中层阶级价值观的兴起,即在广告和时尚带动下通过消费行为获得主观体验的生活方式。这种价值观传向农村,立刻被农民所接收,并引起较城市更严重的负面后果。现实中,很少有农民能变成中产阶级,中国农村不能为大多数农民提供实现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经济基础。
  由于农民不具有从容消费的能力,这种中产阶级价值观便以“变态”形式实现。比如,当前我国农村中“笑贫不笑娼”的现象已很普遍,不少农民认为,无论钱的来路如何,只要能在村里盖楼房就是有本事。在农村熟人社会的语境中,农民的“物质”追求还因社会竞争而加剧,比如农村丧葬跳脱衣舞的现象,我就在农村调研中多次见过,农民将为父母所操办的丧葬仪式变成自己参与村庄竞争、获得面子和被他人承认的手段,抛弃“慎终追远”的精神内涵。一旦构成安身立命基础的本体性价值缺位,个人奋斗的深沉动力丧失,农民的行为就会如脱缰野马失去约束,由此在农村出现各种极端的不可理喻事情。
  这种以物质消费为内容的生活方式,在农村中只有少数富裕阶层才能实现。绝大多数农民尤其是贫弱阶层,自然寻求另外一套价值观。宗教许诺虚幻的彼岸幸福,以填补当下的价值虚无。因此我们中国人看到,与传统价值失落相伴的是,各种原教旨色彩的地下教会及其变种邪教组织,在农村大范围传播。中国农村价值荒漠化产生出宗教扩张的土壤,挑战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
  中国各地农村价值失落已造成很多严重社会问题,国家进行农村建设时,不仅要关心农民的经济收入,更要关注农民的精神生活。通过文化建设,重塑健康、适合农民需求的有主体性的农村价值体系,刻不容缓!▲
(本文来源:环球网-环球时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7-9-23 11: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7-9-24 08: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95%的满意率如何统计的???????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7-9-24 20: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官湖领导已经在2017年9月22日回复,咱们就等着看看几号出来方案,官湖这条路到底什么时候修!!!

1.jpg (338.03 KB, 下载次数: 1)

1.jpg

2.jpg (292.56 KB, 下载次数: 2)

2.jpg

3.jpg (188 KB, 下载次数: 2)

3.jpg

4.png (2.42 MB, 下载次数: 2)

4.png

5.jpg (169 KB, 下载次数: 1)

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7-9-25 23: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民主,并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少数人的利益得到多数人的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7-10-19 16: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7-10-20 20: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7-10-20 20: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对这种报道只能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7-10-25 10: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