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欧洲车系,一直流行“不烧机油的奥迪不是正品德国车”。但是奥迪在欧洲本土却很少烧机油,而其他德国车也有类似的现象,难道真是水土不服的原因吗? 一位从国内移民到欧洲的网友小J ,在比利时办好一切手续后在当地的一家4S店买了辆斯柯达的wagon回家。然而令他惊讶的是,随车的用户保养手册上注明了此车的首保时间是“两年或三万公里”。也就是行驶2年或3万公里换一次机油或机滤。而同一款车,国内随车的用户手册上建议的换机油间隔不见得是5000公里或6个月。特别是新车,随车手册上都会建议是一年或者10000公里换一次机油。 可惜小J没能严格按照斯柯达随车服务手册上的要求来做,他比手册上建议的时间提前了48天去做首保,也就是他的行驶里面提前了2900公里。被4S店的服务人员告知,他得730天后才能再做一次汽车保养,或者他从首保的那天起再跑30000公里的里程才能来4S店换机油或做汽车保养。 而国内的4S店则会告诉车主“:下次保养是6个月以内或再跑5000公里。5000公里一保养,和30000公里一保养;或者,半年一保养,和两年一保养——这差距,实在是让人有点懵逼。”如果用手册上的建议去问4S店的人,他们大多会告诉你:手册上说的是理想情况,中国的用车环境不如欧洲,建议缩短换机油间隔。如果拿比利时“两年或30000公里”换一次机油相比,中国的“一年或10000公里”换一次机油,其实已经是大大的缩短了换油间隔。? 中国版的汽车用户手册,肯定是针对中国国情的版本,已经对保养周期进行过调整。就拿斯柯达明锐来说,国版的用户手册上,建议的首保里程是5000公里,此后是一年或10000公里换一次机油,比欧版的已经是“保守”多了。 比利时的汽车4S店做生意比较严谨,保养周期也按照厂家的要求来。到美国就不一样,不少美国人不看行车手册,也听“老司机”的话,或者被保养店忽悠,老老实实地记着“3000英里换机油”这一准则。过早地换掉机油,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对于车主来说,是浪费钱;对于机油本身来说,是浪费效能。现在的车,为什么能大大延长换机油的间隔?一方面是机油的性能大为提高,润滑效果和耐久性今非昔比;另一方面,发动机的加工精度也大为提高,正常运转时机械磨损也显著降低。 对于轿车发动机来说,由于欧洲发动机机油低壳容积比较小,单位体积润滑油所承受的功率或热负荷比美国发动机高,且行驶速度比美国快。欧洲轿车发动机油底壳润滑油工作时温度在150℃以上并不希奇。因而欧洲汽车制造商对轿车机油首先关注的是热稳定性问题。 其次欧洲汽车制造厂也较关注汽油机油的黑油泥生成和油对密封材料的适应性。在货车柴油机油方面,欧洲和美国都非常关注排气污染限制对柴油机油性能要求产生较大影响外,对其他性能的关注差异很大。 如欧洲CCMC的D4规格中,发动机缸套抛光磨损是被首先考虑的关键性能,而美国API的CE规格中却没有这一要求。另外欧洲柴油机油单位体积润滑油所承受的功率或热损失率比美国高。如我国引进欧洲斯太尔货车柴油机润滑油的负荷为KW/L,而北方重型汽车公司和东风汽车公司引进的CumminsKTA-IPC和6BT118发动机为6.6KW/L和7.7KW/L。同样的润滑油(只通过美国API认证)在欧洲柴油机中使用是易氧化变质、换油周期短。而且这也是导致欧洲柴油机套缸抛光问题的主要原因 欧洲的标准,机油当中必须有22%的添加剂,其中的添加剂的含量如下:典型的多级机油—78%的基础油、10%的粘度改进剂、3%的洗涤剂、5%的分散剂、1%的磨损保护、3%的其他成分;而国内的机油添加剂的含量最多不超过15%,甚至更少。 机油品质差,不仅不能将发动机工作时吸入空气中的灰尘和燃烧后形成的积碳清洗掉,而且自身氧化形成的胶质和其他杂质结合会导致更多积碳的生成。这些积碳沉积在活塞内,影响活塞环向外的弹性张力,造成缸压衰退;如果沉积在发动机内,则会造成润滑不良,磨损加剧,油耗增大,功率下降,严重时还会堵塞油道,造成拉缸等后果。 如何拯救汽油与机油品质差造成的“烧机油”?解决方案就是:不用大修,不耽误用车,不用花高额的大修费,直接添加,轻松解决烧机油。 以上汽车讯息,由YACCO机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