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20|回复: 1

江苏南京:烽火狼烟,寻找三国“下邳城”——睢宁县古邳镇下邳故城即徐州、邳州古城!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5-5-5 13: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烽火狼烟,寻找三国“下邳城”——睢宁县古邳镇下邳故城即徐州、邳州古城!
时间:2023年3月23日    来源:新华报业网—交汇点新闻(南京)
公元199年初春,在经过漫长艰苦的攻防拉锯战后,以骁勇善战闻名的吕布终于被实力更为雄厚的曹操击败。临刑前,这位被誉为“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名将,向身后的下邳城白门楼投去了最后一瞥。“下邳”,这个东汉时期的城邑,也因“吕布之死”而被人们牢牢记住。
将近两千年之后,承载了太多历史风云的下邳城正一点点浮出水面。近日,“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汉六朝时期课题推进会”在徐州市睢宁县举行,“汉代郡国城址和陵墓研究”课题研究组的学者向记者介绍了下邳城考古的最新进展。
金戈铁马,下邳承载历史风云
“汉代郡国城址和陵墓研究”是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实施方案的重要课题之一,旨在通过对江苏汉代郡国城址和陵墓的考古学研究,厘清汉文化起源与汉王朝制度中的江苏特质,突出江苏在两汉时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两汉时期,郡国并行制在古代中央集权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江苏是汉王朝的发祥地,是汉代郡国并行制的典型区域,在汉代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下邳故城遗址考古队负责人、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马永强介绍,下邳城是江苏地区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汉代郡国城址之一,在这里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将有助于阐释汉文化与汉王朝制度发展演变中的江苏特质。
睢宁县古邳镇下邳故城,历史上亦称“古下邳”“古邳州”“下邳”等。“邳”是传说中夏朝奚仲(相传为车的发明者)的封地,有“上”“下”之分。“上邳”位于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和滕州市官桥镇一带,“下邳”则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战国时期,齐威王封邹忌为下邳成侯,开始称该地为“下邳”。公元前 221年,秦朝在此处设置下邳县属东海郡。
进入汉代,“下邳”出现在史册中的频率越来越高。西汉开国后,韩信被汉高祖刘邦封为楚王,建楚国,都城设在下邳城。东汉永平十五年(72年),汉明帝刘庄置下邳国,封其子刘衍为下邳王,都城设在下邳城。下邳国是东汉时期较大的封国,管辖17县,6多万人口,疆域和人口均超过毗邻的彭城国。下邳国一直延续到东汉建安十一年(206年),前后共有刘衍、刘成、刘意、刘宜四代下邳王分封于此。
东汉末年,刘备为徐州牧,徐州的治所即行政中心亦设置在下邳城。《后汉书》《三国志》记载的“刘备屯军下邳”“白门楼曹操擒吕布”“曹操克下邳擒关羽”等史事均发生在这座军事重镇。《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这些史实进行艺术加工,使其更加生动鲜活:在刘备对吕布、曹操对吕布、曹操对刘备的纷乱战事中,下邳被交战双方反复争夺。曹操兵围下邳,引沂水、泗水灌城。困守孤城的吕布鞭打部将,引发众怒。众人擒住熟睡中的吕布,开城门投降。吕布临死之前,还想投降苟活。曹操犹豫不决,刘备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警醒了曹操,也逼得吕布对刘备喊出了“你这个大耳贼最无信义”的“名骂”。最终,吕布在白门楼下被勒死,枭首示众。
此后不久,曹操与刘备兵戎相见,曹操兵围下邳城,守将关羽出城作战,被困于下邳城附近的一座土山,最终在张辽劝说下,以与曹操“约三事”为前提,暂时“降汉不降曹”。
魏晋以后,直到清代,下邳地区曾反复设置下邳国、下邳郡、下邳县、邳州,但治所始终在睢宁县古邳镇下邳故城。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在此担任下邳太守,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霸业奠定坚实基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专程来下邳寻访汉张良“圮桥进履”的故迹,留下“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的诗句。元朝马可·波罗旅行至邳州,目睹眼前繁华大为惊叹:“城大而富贵,工商业颇茂盛,产丝甚饶。”
洛阳铲下,古城揭开神秘面纱
下邳古城,是古代帝王的龙兴之地,是豪杰慷慨悲歌的舞台,是良臣韬光养晦的栖身处,是英雄仰天长啸的归宿地。然而,清康熙七年(1668年),一场大地震却终结了邳州古城下邳故城延续一千多年的辉煌。那一年,莒州、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引发黄河决口,旧邳州城下邳城陷水成“旧城湖”,彻底消失在滔滔湖水之下。
1983年,旧城湖湖水枯竭,为下邳故城重现天日提供了可能。“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着手寻找下邳故城。”马永强说,在经过大量的走访、踏勘、勘探等工作后,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终于确认下邳古城在睢宁县古邳镇城里村,很显然,城里村这个地名包含着关键的历史信息。
经过数年考古发掘工作,由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睢宁县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已经在下邳故城遗址及周边调查约2.4平方千米,勘探约20万平方米、发掘1万余平方米。勘探发现,下邳故城包括汉代下邳故城和魏晋—明清下邳故城两座城址,两城东西并立,城内发现汉、魏晋、唐、宋、金、明清等不同时期的房址、道路、水井、排水沟、磉墩、灰坑遗迹300余处,出土陶器、瓷器、铁器、铁器遗物3000余件。
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汉代下邳故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目前发现东城墙、北城墙、西城墙北段及城墙东南拐角,城墙外有护坡和护城河。城墙南北长约1400米,东西宽约950米;魏晋—明清下邳故城位于汉代下邳故城西侧,平面呈长方形,在北、西、南城墙上发现北门、西门、南门,城墙外有护坡、护城河。城墙南北长约930、东西宽约630米,规模小于汉代下邳故城。这一系列发现,可与东晋戴祚《宋武北征记》中“下邳城凡三重,大城周十二里半,其南门曰白门;中城周四里,吕布所筑;又有小城周二里许,城西又有一小城,周三百四十步,相传皆石崇所筑”的记载相印证。
据介绍,汉代下邳故城时代上限最晚可追溯至东汉,《后汉书》《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吕布殒命处“白门楼”正是汉代下邳故城南门,但目前还没有被发现。
在汉代下邳故城的魏晋时期地层下,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大面积的红烧土堆积和铁块、铁渣、铁犁、铁铲、铁蒺藜等遗物,以及大量扁状泥条、方形长泥条,继而发现了发现4座东西向、南北排列呈一条线的炼铁炉。“炉子由炉口、炉壁、炉膛组成。炉的西侧立面平整,板筑痕迹清晰,经过焙烧,质地坚硬。”考古队学者徐勇推测,此处应为一处炼铁铸铁遗存。据地层堆积情况,遗存时代可能早到汉代。
据史书记载,汉代在下邳国设置有铁官,该遗存应为下邳铁官遗存。“铁官”是秦汉时期管理铁的冶铸事业的机构。《汉书·地理志》《后汉书·地理志》、东海尹湾汉墓出土木牍中对“下邳铁官”均有或详细或简略的记载。徐勇表示,考古队下一步将结合历史文献,寻找周边铁矿矿脉和采冶遗址,对已发现的铁块、铁矿石、铁制品、炉渣、炭灰等包含物进行采样检测,以探究其平面布局、功能分区、时代和性质,探讨下邳铁官的生产性质和生产特征。
城址陵墓,揭示江苏汉文化特质
在距离下邳故城以西约9公里的睢宁县姚集镇蛟龙村,两个平地凸起的土堆也被认定与下邳国有关。“双孤堆汉墓共有两个孤堆,被民间认为是东汉的范丹墓和西晋的石崇墓,但从墓葬封土规模及相关调查结果看,我们认为,两墓符合东汉王(后)墓葬的特点,墓主应为下邳国某代王、后的异坟异穴合葬墓。”马永强介绍,双孤堆汉墓中的1号墓残高12米,直径100米,表土散存少量绳纹陶片;2号墓位于1号墓东200米处,残高5米,直径60米。此前已经发现的睢宁刘楼墓群、清水畔墓群、双棋山墓群、青山头墓群等等,具有一定的等级和规模,与下邳国王陵也有一定的联系。
城址、王陵、手工业、交通、宗教……一处处遗址的相继被发现,犹如一块块拼图,慢慢还原着汉代下邳国的历史原貌。马永强表示,考古队将对汉代下邳故城的城址分布、城墙和城门结构、护城河和城址内堆积等方面进行探索,同时对下邳国相关古迹进行全面调查,综合研究汉代下邳的特色地域文化面貌。
两汉时期,今江苏境内设置有楚国、泗水国、江都国、广陵国、彭城国、下邳国等诸侯国,此外还有数十座郡县。汉代城址、陵墓等广泛分布在江南江北的广大区域。对下邳城的考古发掘,是目前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汉代郡国城址和陵墓研究”工作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汉六朝时期课题推进会”了解到,探源工程将重点推进对徐州汉楚王墓群、双孤堆汉墓,扬州庙山汉墓、甘泉山汉墓,南京六合平顶山汉墓,以及盱眙东阳城、宝应射阳城等遗存的调查勘探;对下邳城、广陵城、东阳城等遗存开展考古发掘。通过田野考古工作,基本探明江苏汉代诸侯陵园墓主身份,找寻陵园布局演变规律,阐释陵园丧葬制度。通过深入研究江苏汉代城址的空间分布和内部结构,揭示其发展演变规律。通过盐铁工官等管理机构遗址,研究汉代官营盐铁等手工业生产和管理。最终,深刻阐释汉文化与汉王朝制度发展演变中的江苏特质,突出江苏在两汉时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本文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楼
 楼主| 发表于 2025-5-19 13: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邳州城市人文:邳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3000多年建城史!邳州自夏朝建邳国以来历经4000多年,北周静帝大象元年改东徐州始置邳州。
时间:2014年3月3日    来源:邳州文化-邳州城市人文(江苏)    供稿:东海
      《邳州建置史·邳州州域今昔》:邳州古为东夷之地“少昊遗墟”,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以及3000多年建城史,历史上是中原东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邳国嬗递和下邳延续即今邳州,邳州见证着古邳大地历史沧桑。邳州自夏朝建邳国以来,历经4000多年,邳州沿袭邳国、下邳、东徐州历史沿革,邳州先后建置过都、邑、郡、州、县、市等行政单位的称谓。北周静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东徐州(治所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置邳州,是邳置州之始。邳州疆城可考者始自西汉。在今邳州境内,此前有武原邑、良邑、下邳邑,周穆王时,令楚国伐徐国(徐国圣都即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梁王城遗址又作良王城遗址),徐偃王败走彭城武原县(今邳州市西北)东山下,百姓随之者数万,倚山而居,山因名“倚宿”。倚宿山又名徐山在今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境内,徐偃王所居石室尚存,实为巨石文化遗存。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楚国建都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管辖秦国故地东海郡、会稽郡、泗水郡、薛郡、陈郡五郡及36县,楚国都城下邳境内设有下邳县、良成县、武原县3县。次年废楚王韩信降为淮阴侯,汉高祖改封刘交为楚王,楚国都城由下邳城(今江苏邳州市西南)迁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西南)。西汉初年置武原县、良成县与下邳县并峙而三,其疆域,据清末民初邳州学者窦鸿年纂《邳志补》考证,下邳县“滨运以南,旋绕葛峄(岠山),南兼睢境”,约当今邳州市南部地区而兼有睢宁县北部地区;武原县“滨运以西,错入铜境”,约当今邳州市西北部而兼有铜山县(今徐州市铜山区)东北部地区;良成县“滨运以北,东带沂武,呦鹿之阳”,约当今邳州市北部地区与东北部而兼有山东郯城县西南部分地区。西汉晚期置容丘县,西汉鲁安王子刘方,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六月辛丑封容丘侯,容丘侯国都在今在今江苏省邳州市北约五十里。传三世。西汉居摄三年新朝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篡位,容丘侯国废除置为容丘县,属东海郡。
      东汉时期,邳地置下邳国,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汉明帝刘庄封六子刘衍为下邳国藩王,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就国,下邳国定都下邳城(今江苏邳州市西南)全称亦作下邳藩国,开藩获封的下邳王刘衍死后缢号下邳惠王,72年—126年在位历54年。下邳国亡于毕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刘宜是下邳国最后一任下邳王,下邳国建国历114年。下邳国疆域为邳州历史之最,下邳国都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领十七城,即下邳县、徐县、僮县、睢陵县、下相县、淮阴县、淮浦县、盱台县(盱眙县)、高山县、潘旌县、淮陵县、取虑县、东成县(东城县)、曲阳县、司吾县、良成县(良城县)、夏丘县。以今境考之,下邳国(都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疆域即辖境约在今江苏省邳州市(武原除外),新沂市南部、睢宁县、宿迁市宿豫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淮安市淮阴区、涟水县、盱眙县和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灵璧县、滁州市定远县、明光市(原嘉山县)、蚌埠市五河县等市(区、县)境。
      下邳国与彭城国为同时并立而毗邻的两个藩国(侯国),皆属徐州刺史部。彭城国(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有八城,户八万六千一百十七,口四十九万三千二十七;下邳国(治所下邳城,今江苏邳州市西南)较彭城国多九城,户与口分别多出五万零二百六十二、十一万八千零五十六。徐州刺史部为西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之一,本为监察区,至东汉正式成为分辖郡国的行政区,辖郡五(东海郡、琅邪郡、彭城郡、广陵郡、下邳郡),县邑、侯国六十有二,徐州治所在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东南),东汉末年徐州治所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东汉末年徐州刺史部,曹操移徐州刺史部于徐州,实际上徐州治所不在彭城,事实是徐州治所下邳。东汉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进攻徐州刺史(一说徐州牧)陶谦,陶潜“三让徐州”退守郯县(今山东郯城县),曹操劫掠彭城、良城等10多座城池,杀人无数,甚至屠城,此役为徐州之战。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以徐州刺史驻小沛(今江苏徐州市沛县),袁术派兵攻之,吕布辕门射戟解围。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与刘备在徐州首府下邳城包围徐州刺史吕布,徐州刺史(下邳太守)吕布战败投降,被曹操缢杀在下邳城白门楼(今江苏邳州市西南),此役为下邳之战。曹操自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迁徐州刺史部治所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西南),彭城始称徐州。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于徐州大败徐州刺史(一说徐州牧)刘备,曹操出师围困镇守徐州军事重镇下邳的下邳太守关羽于下邳土山(今江苏邳州市西南)一带,关羽屯土山与曹操约三事保皇嫂的忠义故事成为千古佳话。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东汉延康元年;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即位为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让位,曹丕称帝,是为魏文帝,刘氏汉室终为曹氏所继。魏国改下邳郡置下邳国,魏国仍置徐州治所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后将徐州治所又由下邳城(今江苏邳州市西南)迁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西南)。汉末以迄三国曹魏天下纷争混战不断治所多变,青州、徐州都督、监军皆镇下邳,徐州刺史治所亦在下邳。晋因魏制,徐州刺史仍治下邳,石崇为征虏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载于《晋书》本传。三国魏国时期,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公元222),曹操子、鲁阳公曹宇进封下邳王,下邳国国都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魏黄初五年(公元224),曹宇改封单父县,下邳国除为下邳郡郡。下邳郡南部疆域高山县、东成县(东城县),皆为曹魏弃地,实际上至今安徽泗县、江苏泗阳县一带。
      西晋,下邳国(都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领七城:下邳县、良城县(良成县改称良城县)、睢陵县、取虑县、僮县、夏丘县、凌县。今邳州境内有其二,即下邳县、良城县。武原县属彭城国。东晋及南北朝,下邳或为郡(下邳郡、武原郡),或为州(东徐州、武州、邳州),南北纷争之际,疆域多变。隋代,下邳郡(治宿豫,今江苏宿迁市)领七县:宿豫县、下邳县、良城县、郯县、淮阴县、夏丘县、徐城县。唐宋(金)元明清,邳州(古下邳)或为县(下邳县、良城县)、为军(淮阳军)、为州(邳州),疆域渐趋稳定。元明清三代,邳州置邳州直隶州与府平级大多兼辖宿迁县、睢宁县两县,邳州辖境约在今江苏省邳州市,宿迁市(原宿豫县)、新沂市、睢宁县。
      民国之初,废州府制,改邳州为邳县,邳州知州改为邳县民政长,复改邳县知事,邳县县政府又称邳县公署,邳县行市乡制。邳县设六市、十七乡,邳县六市为城厢市(今江苏邳州市邳城镇)、官湖市(今江苏邳州市官湖镇)、窑湾市(今江苏新沂市窑湾镇)、旧城市(今睢宁县古邳镇)、土山市(今江苏邳州市土山镇)、宿羊山市(今江苏邳州市宿羊山镇)。不久改行区团制,邳县置为十区、八十一团,邳县十区依次为:邳县一区城厢区(今江苏邳州市邳城镇),邳县二区官湖区(今江苏邳州市官湖镇)、邳县三区窑湾区(今江苏新沂市窑湾镇)、邳县四区旧城区(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邳县五区土山区(今江苏邳州市土山镇)、邳县六区八义集区(今江苏邳州市八义集镇)、邳县七区宿羊山区(今江苏邳州市宿羊山镇)、邳县八区滩上区(今江苏邳州市赵墩镇滩上街道)、邳县九区谭家圩区(今江苏邳州市戴庄镇)、邳县十区四户圩区(今江苏邳州市四户镇)。后改区乡制,十区不变。
      共和国成立,始行区乡制,继而撤区并乡;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实行政社合一体制;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镇制。1992年撤县建市后,逐步撤乡建镇。2011年,邳州市共有24镇、451个行政村。2013年8月根据江苏省和徐州市部署,依据【苏政复〔2013〕77号】文件,邳州市实施调整邳州市部分行政区划,邳州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和21个镇:东湖街道办事处、运河街道办事处、炮车街道办事处、戴圩街道办事处;邳城镇、官湖镇、四户镇、宿羊山镇、八义集镇、土山镇、碾庄镇、港上镇、邹庄镇、占城镇、新河镇、八路镇、铁富镇、岔河镇、陈楼镇、邢楼镇、戴庄镇、车辐山镇、燕子埠镇、赵墩镇、议堂镇;以及邳城农场、张楼农场。共有38个居委会、451个村委会。邳州市人民政府驻东湖街道办事处。
(本文来源:邳州文化-邳州城市人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