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春,徐州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成员发起成立公开组织——赤潮社,该社创办了石印刊物《赤潮》旬刊,用红色油墨印刷,以示赤色潮流,喻指共产主义思想。来自邳县的解慕唐、郭子化是赤潮社成员,他们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发起了与旧势力的斗争。让我们共同了解邳州早期革命先驱解慕唐、郭子化与赤潮社的故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消息迅速传到徐州,徐州各县学生振奋。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不久后,省立徐州第七师范学校学生陈家安、解慕唐、郭子化等10余人,在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帮助下,建立了徐州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也是徐州地区出现的第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徐州市史志学会副会长李世明告诉记者,当时,解慕唐等人都是利用课间,在阅览室里秘密进行活动,现在的快哉亭公园,也是他们讨论事情的好地方。这个组织发展很快,到了1920年,大概有二十多人参加了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 追溯到百年以前的1920年,如今的徐州市公园巷小学,曾经是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也是徐州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诞生的地方。因此,这里至今还保留着徐州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成立旧址的纪念碑。 1921年初,陈家安等以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成员为核心,成立“赤潮社”,并出版《赤潮》旬刊。《赤潮》旬刊主要负责人是陈家安、苏鸿鉴、解慕唐等25人。《赤潮》旬刊采取石印的办法,先把文章用毛笔书写好,然后拿到文亭街一家印刷坊去印,用的是红墨,和“赤潮”题目相辉映。邳州文化研究顾问张可春告诉记者,当时解慕唐是学校的学生骨干,他担任主编,在担任主编期间他还写了发刊词。有一段话让张可春每每读起都为之振奋:赤潮,赤潮,你终于诞生了,怪不得红光满天,赤潮遍地。浪比天高,五洲震荡四海动摇,这是劳动人民的热血在沸腾,这是革命志士的灵魂在燃烧。张可春说,这反映了当时解慕唐等人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 《赤潮》旬刊是徐州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主要内容是反对军阀统治,宣传共产主义,提倡科学民主。该刊由于思想新颖,内容通俗易懂,颇受青年学生的欢迎。 赤潮社除通过《赤潮》旬刊传播马克思主义外,还在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内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和马克思主义书籍,编印、散发传单、小册子。为了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们成立了“校工补习学校”,并去学校对面的省立第七工厂,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他们还组织学生集会游行,领导省立第七师范、省立第十中学等校学生,开展了反对教育界旧势力的斗争。徐州市史志学会副会长李世明表示,虽然《赤潮旬刊》只出了四期,就被军阀停刊了,但他认为这件事是成功的,至少进步思想得到了大面积的宣传,可以说在徐州出现党组织之前的时期具有重要意义。 1923年,解慕唐毕业回到邳县,他一边教学,一边从事建党活动。1925年邳州成立党团支部,解慕唐任党团书记。1926年成立特别支部,解慕唐任特支书记。1928年之后,由于国民党的通缉和追捕迫害,他不得不离开邳县,先后来到睢宁、沛县、丰县,以教师的身份宣传新思想、传播马列主义。 赤潮社成员郭子化也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据史料记载,当时在苏鲁豫皖地区,共有460名党员,这里面有300名党员是郭子化发展起来的。李世明说,郭子化以医生的身份做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在极端的白色恐怖之下,他仍积极地发展壮大组织,使得苏鲁豫皖地区能够有那么一支地下党的活动力量,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 继《赤潮旬刊》之后,1921年夏,解慕唐、郭子化等人在邳县等地成立新邳学会,同年12月,创办了《新邳》杂志和《乐群周刊》等。铅印24开本的《新邳》杂志,从内容到风格都近似《赤潮旬刊》,该刊经常发表赤潮社成员的文章,为马克思主义在城乡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成为赤潮社的又一块阵地。1923年,徐州地区成立第一个党支部,这与前期成立赤潮社的社会影响和思想基础是分不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