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您发表的文章;刘联众《道德经全文解读》1-81章,于2015-11-03被中华网文学论坛版主设置精华,《一》被中华网文学论坛版主;沈溪兴置顶,《二》被中华网文学论坛首席版主盛世三友加分(100分)加财富(100财富)《三》被中华网养生版主;自知者明于2015-10-30推荐、《四》被中华网煮酒论史首席版主晓琪639置顶 加分(100分)加财富(100财富 。《五》此帖于2015-12-22 被中华网诗词雅韵首席版主紫陌红尘139置顶 加分(100分)加财富(100财富)《六》在中国网;刘联众全文解读道德经!被洛洛侠加入 精华,评语为,精彩好贴不容错过,置顶推荐。《七》在网易论坛,分五次发表,五次被管理员版主《东方三圣》加精华。《八》在道教论坛被版主;弘一道人对刘联众解读的《道德经1-37章》加限时精华,对《38-81章》加精华,评语为,弘道精华。《九》被道坛主持三仙道人评为;好贴独到。
第《1》章
原文《1》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读一;道是什么道,我说的道可是天道,是规律形成的正确道路,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是什么名,我说名可是对事物分类下的个定义;不是通常所说的名。天地在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名字的,名字的产生是人对万物认识的一个归属。因此,无欲望无私心的人观看事物感到很好,有欲望有私心的人观看同一事物感到很孬, 两种不同思维观看同一事物得出不同名称。无欲望与有欲望的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概念是个社会发展玄事,问题玄之又玄,解决这样的玄事是解决社会众多深奥问题的入门。
学习心得体会;老子在第一章提出的“道” 是个非常深邃奥妙的名词,是源于他对自然界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对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分析,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说明, 以公平无私的天道育人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恭喜!本帖被【 巴山魂 】推荐。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2》章
原文《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读二;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恶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不善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些对立统一的哲学关系是永恒的。因此圣人要身教重于言教,处无为私之事,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产的一切归公不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 不居功不自傲。才会万古长存人民心中,不会消逝。
学习体会;老子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处在变化运动之中的,事物从产生到消亡,都是有始有终的、经常变的,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老子在本章里指出,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是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老子主张大公无私,生产的产品不自有,不居功,不居傲,才会受人尊敬。
恭喜!本帖被【 乙水居山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3》章
原文《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读三:不推崇有奇才贤德的人,能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看重难得的珍奇财宝,能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能引起情欲私欲的事物,方能使民心不被迷乱 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要使百姓的心无私谦虚,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 。圣人按照“无私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学习心得体会;老子是生活在奴隶制时代的道德家,哲学家,教育家,老子所说的圣人就是奴隶主,奴隶主如果有作为,多数是对奴隶的坑害,老子说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要为了自己私欲的乱作为。奴隶主为了统治人民,利用权力说自己不是一般人是龙子,耳朵能看字,脑子聪明,点子多,是奇才,是贤人。所以说,老子说的“不尚贤”就是不尚奇才这样的贤。老子说的“无为”就是“无私为”。老子说的;常使民无知,是愚民之说。在科学发展的新时代,愚民思想是亡国灭种之道。
恭喜!本帖被【 巴山魂 】推荐。
第《4》章
原文《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解读四;道好像是一个半球形空虚的大酒盅,山川海河大地都在其中,众多物品永远都装不满。这是多么深渊啊, 他的作用巨大而又无穷无尽, 他好像是万物的祖宗。它能限制锋芒, 解万物之间的纠纷,能使万物同享阳光,能使万物同享空气水土。道是虚的,是摸不着的,但是又好像实际存在。 我不知道道是什么产生的,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看样子像是在天帝之前就诞生了,是天帝的祖先。
学习心得体会;老子这里说的道就是肉眼看到宇宙本体,宇宙的运转产生的无穷无尽自然现象,老子对狂风雷雨聚停后,万物的祥和,阳光的明媚,空气水土的清息都是道的作用。老子说,道像是天帝祖先,此理论使天帝职权成为道的执行人,研究道与天帝之间的关系与道德经理论的人就是道教的早期传人。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5》章
原文《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解读五;天地没有仁慈,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奴隶主 没有仁慈,没有仁爱, 对待 百姓 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意打杀 。天地之间,这个社会广大 百姓 ,就像是个大风箱?空虚而坚强不屈,强力动用就会出强风。残害 百姓的政令越多,执政能力就越少,不如保持虚静。
学习体会;道德经是反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部经典文学,老子生活在奴隶制时代,这篇文章就是对当时的神学和执政者的批评,老子把民众比成大风 箱, 在2500多年后有个伟人把民众比成皮球,你打的越很蹦的越高,警告执政者要善待 百姓。
恭喜!本帖被【 东方三圣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6》章
原文《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解读六;谷神是生养天地万物的道,是永恒长存的,这就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与天地同寿的根本。连绵不断的生命形成模式!就是这样的永存,大道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学习体会;老子看到动物繁衍不灭的摸式,都是母体内出生的,出生下一代的这个母体门叫做天地的根。这是多年生动物的生死循环规律,老子称为道。真正生养万物的道应是《天举三字语》所讲的;地阴气,天阳光,阴阳合,生万象。阳光的温度随着天体的运转有高有低,生成一年四季,随着季节的变化产生的各种动植物,有的动植物兴起了,有的灭种了,农业的蚜虫生灭就是最好的说明 。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7》章
原文《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解读七】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天地不为自己生 存 去强求一种非常不好的状况去做为,所以能够长久。因此,圣人把自己的切身利益置后,反而成了人群的首领;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不正是因为他自己无私心无邪念吗?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他自己的理想。
学习体会;老子这篇文章以赞扬天神地神的大公无私,不关心自己的优生长生,才能得长生,以其教育圣人也要大公无私,为了整体利益带头去奋斗,有了整体利益也就有了自己私利,有国才有家,有家才能成其私。
恭喜!本帖被【 东方三圣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8》章
原文《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读八;最美的善是水,水的善行就是涓涓细流 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住在众人都不喜欢住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居住处要选择最适应自己发展地方,心胸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要真诚、仁爱和无私,说话要有恪守信用的美名,为政要法公平,执法明,民声赞,国家兴,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埋怨,没有责备 。
学习体会; 老子这篇文章是借水说人,说人的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 水涓涓细流 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做最高尚事,住最低下地方,这就是一个国家的兴旺发展之道。何为善地,它包括自然环境与政治环境两个方面美地,有个网友举例说,姜子牙在商朝做个小官,都做不好,在周朝官居承相,灭商朝,其思想成就了周朝800年的基业。
恭喜!本帖被【 东方三圣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9》章
原文《9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解读九;财富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也很难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人利用财富骄横跋扈,欺压民众,那是自己给自己及子孙留下的祸根。功成名就应及时身退,是天帝规定的道理。
学习心得体会; 这一章主要讲为人做事情不要做的太过份,应该适可而止,富贵而骄,贪权贪财贪色,都难免招致灾祸。 天之道说的功,不光是国功,还有家功,一个人在完成对上辈的养老送终,对下辈的抚养教育成人结婚的家功后,就该让权给子女,这也是天道。 网友说;老子的明智之举,实在是令人值得学习,可我们人类已经学了两千五百年,椤没学到老子的精髓,反而人类的思想一直钻入肮脏的钱眼,有如上了紧箍咒一样,很难挣脱出来,像《天举三字语- 怪圈篇》所说的那样,一直恶性的循环下去。
恭喜!本帖被【 东方三圣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10》章
原文《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解读十;精神和肉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一样吗?清除私心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无私心不为名不为利吗?耳鼻目与外界的美声美味美人相接触,能像雌母一宁静吗?理事明白通达后,能无有见解吗?
学习体会;这一章着重写了六句问话,对一般人和统治者提出了概括的要求。本章每句的后半句似乎是疑问,其实疑问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可见老子认为执政者大公无私, 不居功不自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最重要的。无为是道德经里的重要名词,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妄为,不非为,不乱为,以忘我与淡泊宁静的心态去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保持宽容和谐的人生态度。不带个人的偏见,去对待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找出顺应的方法,融入自然与社会当中。
本帖被【 乡村丑牛 】 加为精华。系统奖恭喜!励10分!
第《11》章
原文《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解读十一;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形者给人的便利,是由于无形者发挥了它的作用。
学习心得体会;老子在本章里论述了“有”与“无”之间相互依存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物质,朝鲜上甘岭保卫战,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作用下的一万志愿军战士使为钱而战的七万美联军寸步难行。
恭喜!本帖被【 乙水居山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12》章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解读十二;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学习心得体会;这一章,老子是针对奴隶主贵族贪欲奢移、纵情声色而写的,是揭露和劝诫,也是严正警告。如今,许多人只求声色物欲的满足,价值观、道德观严重扭曲,这也提醒我们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要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反对物欲横流引起的精神腐蚀。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13》章
原文《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解读十三;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会感到惊慌不安,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为什么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不安?得宠比受侮辱更惊慌不安。得到宠爱感到惊慌,失去宠爱也令人感到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贵以舍弃肉身性命去为天下的人,堪为普天下的寄托;爱以舍弃肉身性命去爱天下的人,堪得普天下的信靠。
学习心得体会;老子生活在奴隶制时代,奴隶主贵族活着贪欲奢移,死后它宠爱的卫队美人都要殉葬。这一章老子重点说了人能以舍弃肉身性命去为天下人,爱天下人去工作,才能得到天下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中华网;此帖被沈溪兴于2015-10-21 11:53:54置顶
恭喜!本帖被【 东方三圣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14》章
原文《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解读十四;看它看不见,名叫"无色";听它听不到,名叫"无声";摸它摸不着,名叫"无形"。这“无色无声无形”三者不可思议难以探究,所以它们浑然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学习心得体会;本章老子描述“道”的性质,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然而又是确实存在的,是所谓“无状之状,无物不象”。“道”有其自身的变化运动规律,掌握这种规律,便是了解具体事物的根本。
恭喜!本帖被【 乙水居山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15》章
原文《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解读十五;古来善于当士的人们,微妙、幽深而通达权变,深邃得令人难以测识。正因为难以测识,所以只能勉强的形容他说:有时候,他们迟疑审慎得像是在冬天里涉足江河,警觉戒备得像是四邻随处都有强敌环俟,恭谨自持得像是一直都在做客;有时候,他们又像冰块就要崩解融化一样松跨散漫,纯朴 得好像未经雕琢,旷达得好像高山空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内心如大海般的辽阔渊深,,心思像海上飘邈的风不知何所依止! 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欲不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学习心得体会;老子称;古来善于当士的人们,微妙、幽深而通达权变,深邃得令人难以测识 与 人民大众明显不同,他们有独到的风貌、独特的人格形态。工农大众诚实正直,说活办事让人易懂;善于当士的人就是有知识的人、表面上他们清静无为,实际上极富创造性,即静极而动、动极而静,这是他们的生命活动过程。老子所理想的是大公无私人格敦厚朴实的得道人、并不是阴奉阳违,自私自利无道人。
中华网;此帖被沈溪兴于2015-10-20 15:42;32置顶
第《16》章
原文《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解读十六;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在万物一齐蓬勃生长发展运作中,从而考察其生灭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真生命。复归于真生命就是永恒灵魂,认识了生命的永恒就叫做聪明, 不认识生命的永恒,就会任意妄为,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了生命的永恒,就能万事包容。万事包容,就能大公无私。只有大公无私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则为完全人。完全人,则与天同。与天同,就归入道了。归入道,可就长久了,即使肉身消失,依然平安无恙。
学习心得体会;这章老子主要讲认识世界,认识人生。但无论是认识人生哲理,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是要人们排除物欲的诱惑,回归到虚静的本性,这样才能认识“道”,而不是为争权夺利而忘了“道”。在老子看来,对立是过程,是相对的,统一是归宿,是绝对的。老子在提醒执政者,要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众人的拥戴,得到众人的拥戴就可以统摄全局,统摄全局就可以像天一样一代一代的政权可以永久存在,为人民的人,没有了身体,他的灵魂也会与天同在。
中华网;此帖被沈溪兴于2015-10-20 16:21:43置顶
第《17》章
原文《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解读十七; 至高至善的统治掌者,人们仿佛感觉不到其存在。次一等的,赢得人们的亲近赞 誉。再次的,使人们畏惧害怕。更次的,遭人们侮慢轻蔑。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学习心得体会;在这一章里,老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主张,他把统治者按不同情况分为四种,其中最好的统治者是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最孬的统治者是被人民所轻侮,处于中间状况的统治者是老百姓亲近并称赞他,或者老百姓畏惧他。老子理想中的政治状况是:统治者具有诚信诚实的素质,他说的话与人民同音,走的路与人民同步,政府只是服从于人民的一个为人民服务工具而已,政治权力丝毫不逼人民而是保护人民,即人民和政府融合的像是一家人。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18》章
原文《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解读十八;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提倡仁义,争权夺利、投机取巧的智慧出现了,才有了狡诈和虚伪。
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显得出谁是忠臣。
学习心得体会;大道是什么,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在十五章说,保此道者不欲盈。在十六章说 ,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综合老子所说 道:是指 规律形成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人的行为是不淫欲,无私欲,不自满,包容人的规范,只有大公才能全好,才能与天同寿。本章老子是说,由于大小多数实权官员失德,大道废弃,为了私利说谎成了智慧、为了私利不顾亲情。家乱出孝子,国乱出忠臣,这也是相互依属的关系。这就是说,社会对某种德行的提倡和表彰,正是由于社会特别欠缺这种德行的缘故。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第《19》章
原文《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解读十九;抛弃贤圣权威及权威的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全社会都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文本,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还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
学习心得体会;上一章叙述了尧时的大道被废弃后社会病态的种种表现,本章则提了出治理的方案。老子认为由圣人奴隶主,制定的法律,制度,用法制巧诈治国,就是扰民害民之政。抛弃这种扰民害民的政举,人民就可以得到切实的利益。老子反对古代统治阶级的虚伪的道德文化,他认为这种文化是奴役人民的精神武器,应该废弃,他提出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保持纯洁朴实的包容人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网;此帖被沈溪兴于2015-10-21 22:28:37置顶
第《20》章
原文《20》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解读二十; 抛弃圣智礼法的学说,断绝智巧的心思,可以免除世俗之忧。畏惧应诺附从的人与呵斥人的人,看看去消这种现象还能有多远?那些在欣赏喜慰的人与那些在嫌恶厌弃的人,又相差多少?他人所畏避的,难道就非畏避不可吗?这种盲从风气久远以来到处蔓延,什么时候都没完没了!
人们真是喧闹喜乐、风光满面,就像享用着盛宴的美食,就像春日里奔赴高台。唯独我淡淡漠漠的,找不出任何随潮同流的迹象,就像婴儿还不懂得言笑作态,娴静而慵懒,因不附从于任何潮流而显得无所归属。
人们似乎都有充足的装备,而我却显得什么也不足。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呵,混混沌沌的。人们似乎精明而睿智,而我却显得糊里糊涂。人们勤紧而利索,而我却在无可无不可地闲散游荡。摇曳灵活呵,就像大海一样;飘忽散漫呵,无拘无束。人们似乎都有足堪仗恃的本领,而我却总是不轻易出离混沌无名,就像不堪成器的鄙朴一样。我将继续我的特立独行,我崇尚求得于道。
学习心得体会;老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主张天神圣人都要大公无私,包容人,老子是人民利益的真诚捍卫者。是最有学问的人,从老子的思想理论分析老子对于“绝学无忧”一句的“绝学”是指要拒绝学习圣智礼法的学问,要学习绝对的好学问,是指至深、不同于世俗的独到学问,才能获得对私欲无所冲动的自由。从而是按规律形成的行为是不淫欲,无私欲,不自满,包容人的社会政治制度。本章中的“我”指老子本人,但又不仅仅是指他个人,而是一种有抱负、有期望的人。“众人”、“俗人”指社会上层。这些人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并无严格标准,甚至是混淆的、任意而行。本章中,贵食母:母用以比喻“道”,道是生育天地万物之母。此名意为以守道为贵。
恭喜!本帖被【 观风舞 】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