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063|回复: 4

改善城市水环境,邳州绘就人水和谐美丽画卷!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10-16 0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

倾力打造了一条“清水走廊”,描绘出了一幅城河共生、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如今,潺潺的清水绕城而走,在滋润城市水环境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城市的水生态格局。  

   

流经我市北部乡镇的沂河在历史上曾经是一条洪水泛滥的河流,给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的灾害,有历史记载近60年以来基本上处于非涝即旱的状态,丰富的水资源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作为一名水利工作者,祖辈生活在沂河岸边的王晓文对此深有感触,期待着这条母亲河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应该说沂河是我们邳州境内水质最好的一条河流,可以达到国家三级水质标准。引沂河水入城,可以畅通城区水系,有效改善城区水环境。”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经过周密设计、精心施工,2014年作为引沂润城工程重要枢纽的沂河橡胶坝正式投入使用,王晓文也加入了这个年轻的单位,担负起坝体日常维护工作。在他和同伴们的努力下,如今,波涛滚滚的沂河水在此得以驯服,在上游形成了3800亩的湖面,有效蓄水量达2770万立方米,不仅满足了周边乡镇农业灌溉的需求,而且成为了畅通城区水系的活力之源。王晓文说:“橡胶坝最大的功能是防洪排涝、变害为利,而且可以严格控制上游水污染对水质的破坏,从而为城区河道提供清洁的水源,成为保护城区水环境的第一道安全屏障。”

奔流不息的沂河水浸润了邳州城,让城区居民体会到了临水而居的幸福。2014年,我市对丁场大沟进行综合整治后,实施河道清淤、生态护坡、雨污分流,建立了亲水平台及截污闸等工程。如今的丁场大沟,两岸绿树成荫,河水碧波荡漾,处处透出满满的生态之美。今年66岁的市民孙茂斌是一位垂钓爱好者,每天都会到位于家门口的丁场大沟钓上一阵子,他说:“鱼比以前好钓了,鱼也多了。一天两三斤鱼。现在钓出来的鱼炖汤,汤色特别漂亮,味道特别新鲜。”和过去河道淤塞,水质污染严重的环境相比,附近的居民言谈之中可谓是幸福感满满。市民汤先荣说,比以前环境好了,现在可以带着小孩溜达溜达,咱们邳州建的很好,很干净,可以好好享受这样的风景。

通过加大水利投入,近五年来,我市对城区10多条主要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城区水系得到显著改善,引入沂河的清水入城,打造沿线的水生态景观,绘就了一幅优美的水文化生态画卷。在桃花岛公园,随处可以看到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水面,借助沂河水的东风,公园通过打通周边河道,畅通园内水系,让活水绕园而走,从而构建起大水大绿大空间的生态景观格局,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一泓清水绕园来,有湾湾清流、潭潭碧水,畅游的鱼儿、嬉戏的飞禽,有了优质的水源,桃花岛公园显得愈发灵韵秀美。与古色古香的园内建筑相得益彰,别有一番风味。市民钱荣花家住桃花岛公园旁边的文景苑,一有空她就会带着孩子到公园里逛一逛。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这几年随着公园里有了活水,不仅水清澈了,整体环境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五年来,我市以“水系为韵、生态邳州”为建设理念,充分依托城市水系,在城区重点打造“一环两廊四湖七纵九横”的水城布局,即通过对城河、纲河、老沂河、大运河的改造提升,形成河河相通的水循环系统,建设60余公里的“四水绕城”的环城水系;建设润城河六保河与官湖河两条清水走廊,形成“两廊穿城”的河道主轴;依托润城河、六保河,银杏湖、隆丰湖、沙沟湖、桃花潭,自北向南形成“四湖映城”的水生态格局;全面贯通城市水系,实现“七纵九横织城”,构建起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滨河景观,一个“活水济城、清水润城、碧水绕城、净水泽城”的生态邳州正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10-17 11: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把“大沟”改称“小河”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9-7-20 12: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致敬中华仁圣徐偃王:淮海古都王城梁王城遗址可助邳州打造“东方良城、首善之城”】邳州仁人龙泉利剑笔名东海首创提出邳州城市别称良城,儒家仁义古徐文化源自邳州!(全文如下)
开场白:老祖宗不能丢!邳州仁人龙泉利剑笔名东海首创提出邳州城市别称良城这里是中国的“耶路撒冷”信仰首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大墩子遗址、邳州刘林遗址、邳州梁王城遗址与黄淮地区最大的贝丘遗址邳州岠山贝丘遗址佐证徐州母邦邳州古为东夷之地“少昊遗墟”徐国圣都诸夏故都华夏圣城中华祖根,儒家仁义古徐文化源自中华民族汉民族始起源地和汉文化始发祥地邳州……致敬中华仁圣徐偃王!淮海古都王城梁王城遗址可助邳州打造“东方良城、首善之城”。
(文一)《仁义为先,礼行天下——邳州仁人龙泉利剑笔名东海称邳州城市别称“良城”献言!》(简化版)
      东方有仁义,仁义在邳州!仁义之都,魅力邳州。鄙人提出“仁义之都·东方良城”这样的概念,这是城市品牌,这是对邳州地区及邳州人民的激励与鼓励,这是城市人文及文化兴市的战略思维——打造仁义之都,传承中华文明。通过细致的查阅有关历史资料,我觉得我们城市品牌是良城,良城乃远祖所赋予的非凡名号。我说仁义之都在邳州,绝非空穴来风,这是有历史见证的荣誉称号。史书记载;“良城县,春秋曰良,汉为良城侯国,后汉曰良城县,北齐省,隋以武原县改置,唐省,故城在今邳州北六十里”。我市发掘出土过大量的古文物及丰富的古遗址,大墩子文化遗址、刘林文化遗址、岠山贝丘遗址、良王城遗址改写了江苏乃至中华文明史。近几年,我市组织有关部门考古发掘了具有先秦时期文化特色的徐国故都“梁王城遗址”,希望有关部门能向上级呈报将该古文化遗址定名为更加符合地域历史文化的“良王城遗址”。古诗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今日邳州人应当粘粘祖先神灵气,徐山是天下徐人应当景仰的祖山,保护好有神山之称的徐山,保护好城市人文精神之山,开发利用,造福于民,任重而道远。文武安天下定乾坤,邳州人仁义而良善,邳州人勇猛且无畏。聒噪了一段杂说……我就讲一讲重点。我是位历史爱好者,业余时间酷爱琢磨,关于家乡邳州的城市人文。徐州市的别称是“彭城”,邳州市的别称为“良城”。仁义为先,礼行天下!我谨以良城良人良知良能,向邳州市政府文化宣教部及政策研究室坦诚的提出拙见。我以择善固执的赤子之心!郑重的告知各位父老乡亲我们邳州城市的代称:“东方良城·江苏邳州”。
(创新建议人:国民义勇-邳州仁人龙泉利剑笔名东海)
(文二)儒家仁义文化源自江苏邳州大地:东夷徐国圣都即邳州良王城遗址又作邳州梁王城遗址!(简化版)
       东夷集团赢姓徐国(夏商邦国邳国在周代改置徐国)是勤劳、智慧、勇敢的国度,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界历史学者通过文物古籍研究揭示了东夷徐国之谜,徐国圣都即江苏邳州良王城遗址(又作邳州梁王城遗址),故而便有”天下徐人皆出邳州”之说。
       东夷赢姓徐国英雄辈出。徐国国君先人中出了有穷氏后羿,他去世后,民间有了他射下九个太阳、妻子嫦娥奔了月亮的传说。
       东夷赢姓徐国一度十分强大,为中国西周时期东夷集团中最大的国家。徐国的第31代王徐驹王(东方之王)起兵直接攻周一直打到黄河边上,“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一直为徐国后人津津乐道。鲁侯伯禽(周公旦的儿子)开始与徐国有磨擦,《尚书·费誓》你记载:鲁国被东夷淮夷盟主国徐国打得不敢开国都的东门。徐国到第33代王徐偃王(东夷盟主)时,史载:“徐偃王处江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
       强盛的徐国引起西周担心,公元前963年(周穆王十三年)周穆王(周天子)命令荆蛮(荆楚国),攻打徐国(徐国陪都即江苏泗洪大徐城遗址)。这时徐国国君徐偃王“义不忍斗”,弃国而去。但数万百姓自愿追随他。他便带百姓“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百姓随君王而行的大撤退,可以称得上是“回老家”避难。徐偃王所到的东山,因此改名为徐山(今江苏省徐州邳州市戴庄镇依宿山)。因徐山也有了徐州(徐州源出邳国,古徐州即邳州)。这是《禹贡》所记载的。徐偃王弃国,但楚军还是不放过他,一路追杀。徐偃王率领部分徐国人最后经海路南下,到达浙江宁波一带。最终,他怀抱美玉投海而死。
       东夷盟主、徐国国君徐偃王虽死,但他的“行仁义治国”理念深得人心,周穆王(周天子)在徐偃王投海后,又封徐偃王的次子宝宗为爵,复建都艾城(今江苏省徐州邳州市艾王城遗址),继续治理东夷赢姓徐国。
       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冬,吴国君王夫差派孙武、伍子胥兴师北渡淮河伐徐国,放泗水水淹徐国。当时的徐国国君章羽自缚请降,要求保留国土未果,逃入楚国,徐国亡。
       夏帝启6年封虞夏之交东夷族大首领、东夷赢姓十四氏始祖、辅佐夏后氏大禹王治水有功的伯益(又称大费,皋陶之子)的儿子若木于徐地(今江苏省徐州邳州市一带)立国之后,东夷赢姓徐国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共有44代君王,存世1600余年。中国古籍《后汉书·东夷列传》:“秦并六国,其淮、泗夷皆散为民户。”也就是说,秦始皇嬴政(本名赵政)统一六国建立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中华帝国秦朝之后,东夷(东方)各支已不再以独立的实体存在,成了秦的“编户”,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东夷赢姓徐国虽亡,其仁义之名却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学派创始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而流传。倡导“仁义”的孔子即孔丘是祖籍宋国的鲁国人,终于把东夷人(“中华仁圣”、东夷盟主、徐国国君徐偃王)的仁,提升成了神州(九州)大地共同推崇的仁,仁义文化是古徐文化核心源自邳州说之不为过也。(邳州仁人东海·编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9-7-27 14: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9-7-29 07: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