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014|回复: 10

银杏原来还有这么多名字,千年文化传承刷新你的认知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11-9 09: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徐州
昨天,小编带着大家看了一遍
世界银杏博览馆的“生命礼赞”展厅
领略了银杏的远古魅力
不过,咱们的银杏可不只是年头长
论起文化品味那也是扛扛的
孔老先生还专门在银杏树下开过课呢


走,小编带你去继续逛逛



此次站点  第二展厅:千古流韵

银杏的众多称呼


自古以来,华夏先民就与银杏结了不解之缘,人们在银杏树下生活,食用银杏果,用银杏做工具,赋予银杏灵性。因历史、地域和习俗的不同,世界各国人民赋予了银杏许多优美而富有诗意的别名和雅号,这在植物界中是绝无仅有的。


进入第二展厅,一副金黄色的墙面上,立体展现了银杏的众多名字。据说,在我们国家银杏的称呼来源于宋代,还是皇帝赐予的名字,从此以后,银杏作为固定的学名一直流传至今。而在许多地方,基于不同的文化习俗,还有着千扇树、佛指甲、公孙树、白果树、孔雀树等诸多称呼,真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孔子杏坛讲课



“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命名。在第二展厅,一棵郁郁葱葱的银杏树下,再现了孔子杏坛讲学的场景,据说,当年孔子受到钟吾国邀请去讲学,途经徐国,当时徐国的都城就在邳州梁王城。


史书记载,当时徐国沂河两岸的老百姓听说孔子来了,非常高兴,大家呼朋唤友前来一睹他的风采,希望得到他的教诲。孔子盛情难却,就在沂河边一颗大银杏树下给老百姓讲了一课,由此播下了文明的种子。


沂水丰稔图


沂水丰稔图体现了沂水河畔银杏人家生活劳动的场景,图上有一个个圆的图形,靠近的这个图标,就会有相应的民间谚语出现,这里运用了雷达互动技术。聪明勤劳的现代邳州人用剪纸艺术充分体现银杏元素、银杏文化;银杏人家展现清末民初江浙一带的小康之家,他们喜欢用银杏木做家具、工具,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愿望;银杏文化源远流长,在汉画像石中人们也发现了银杏图案。



世界银杏博览馆布展顾问仝建宁:银杏在汉朝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种植,人们把银杏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记录在当时的汉画像石上面,在舞乐图中有很明显的银杏树,人们把马拴在银杏树上;在神兽图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银杏的崇拜,以崇拜的心情把它记录起来,汉画像石里面有大量的银杏树形象。


千年文化  万古长青



岁月悠悠,一树展现千年风华,从没有哪一种树能像银杏树这样,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新时代的生长力。古今中外,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神往,留下诸多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德国诗人歌德的《二裂银杏叶》等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如今,它遍布全国名川大山,世界各地,它被儒释道称为仁爱之树、圣洁之树、长寿之树,也是现代人发家致富的摇钱树,它集颜值和内涵于一身,历经千年依然受到人们赞美和喜欢。


游览了第二展厅
小编不禁感叹
银杏文化源远流长!
明天,我们继续了解

下一站点  第三展厅:金色希望



下一站,第三展厅
将为您展示多彩纷呈的银杏产业

6.webp.jpg (59.52 KB, 下载次数: 41)

6.webp.jpg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11-9 12: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富强民主1 该用户已被删除
3
发表于 2017-11-10 07: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7-11-10 11: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有时间去看看,是在沙沟湖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11-10 21: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梁王城遗址佐证邳州有6000多年文明史和3000多年建城史是华夏神州中华民族汉文化始发祥地:邳州银杏甲天下——邳州仁人龙泉利剑笔名东海热烈祝贺陇海高铁徐连客运专线即徐连高铁沿线地区属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东陇海地区和淮海经济区中心节点城市邳州“黄金地段”房价与卫护中华母邦之城“东方圣都”邳州梁王城的“左膀右臂”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徐州、连云港两市房价基本持平欢迎同胞们到根祖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邳州旅游观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08: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11-22 17: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11-23 10: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我只能说“无知者无畏”而。杏坛,自古至今都是对教育一词的仰止,鲁国孔子杏树下讲学“仁义礼智信”,怎么到了邳州的银杏树下?贻笑大方,滑天下之大稽!呜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11-29 10: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11-30 23: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16: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