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家乡发展,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将目光从城市转向农村。赵墩镇中刘村流动党员刘强放弃城里的稳定工作回乡创业,摸索出一条锦鲤养殖之路。如今,一尾尾锦鲤,不仅承载着刘强的致富心愿,也寄托着他带动农户致富的期待。
走进锦鲤养殖场,波光粼粼的鱼池里,一尾尾色彩斑斓的锦鲤在池中游动嬉戏。养殖场负责人刘强边抛撒鱼食边观察锦鲤的生长情况。
作为高档观赏鱼,锦鲤有“水中活宝石”之誉。2014年,锦鲤文化在互联网大火,研究生毕业、已有稳定工作的刘强也从那时起迷上了锦鲤养殖。从小鱼缸到帆布池,原有的养殖空间渐渐不能满足刘强的养殖需求,他萌生了将锦鲤养殖作为事业发展的想法。“我从小就喜欢养鱼,家里也有鱼塘,就想尝试规模养殖锦鲤。”
2020年,刘强在村里开设了一家小型锦鲤养殖场,购买种鱼配种,繁殖鱼苗,从一名“玩家”变为“职业选手”。村里也为刘强发展养殖提供支持。中刘村党支部书记鲁瑞林说:“我们非常支持返乡流动党员创业,将公共空间治理中收回的被侵占鱼塘,提供给刘强使用。随着鱼塘规模逐步扩大,我们又清理、收回村里和附近的鱼塘,发包给他作为养殖基地。”
做产业,光凭爱好是行不通的。养殖过程中,由于技术不过关、经验不足,刘强损失了几十万元。一次,他花费两万多元,从上海荔虹锦鲤园购买了一条种鱼,由于护理经验不足,这条鱼产卵后没有存活。刘强说:“像这样的失败经历有很多,主要是鱼病、天灾等。挫败感是肯定有的,初期没有成效的时候,也紧张、焦虑。”
失败和困难没有打倒刘强,反而让他更加用心地钻研锦鲤养殖知识。他不仅通过视频自学产鱼技术,还专门跑到外地“取经”。随着养殖技术逐渐成熟,刘强养殖的锦鲤无论是数量还是档次都明显提升。刘强说:“我扩大了锦鲤的养殖规模,现在养殖鱼池达到10个,面积230多平方米。”
经过4年的饲养,刘强培育的锦鲤已经达到销售条件。以往,锦鲤销售,尤其是稀有、高价品种的锦鲤销售,主要通过线下交易完成。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直播带货的兴起,网购锦鲤成为一种趋势,刘强紧跟趋势,通过抖音直播和微拍堂等渠道销售锦鲤。刘强介绍说:“普通的鱼十几元到四五百元不等,但比赛级的鱼,可以达到一两万元一条。总之,鱼越好看,价格就越高。”
刘强指着池中一尾锦鲤告诉记者,这是他培育的最好的一池鱼,他准备从中挑选一条具备参赛资格的锦鲤,参加今年12月份举办的第23届中国锦鲤大赛。“这些鱼都是比赛级的,体型比较匀称、壮实,切边也利索,花纹红白黑相间,很匀称,赏心悦目。”刘强说。
回到家乡,守护乡村,是一种选择,更是一份责任。接下来,刘强计划帮助村里开发村集体自营项目,帮助村集体建好鱼塘,他以成本价提供鱼苗,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销售平台,借助他的经验、资源和平台,让锦鲤养殖成为村集体增收新渠道,带动更多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