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1455|回复: 13

晨练男子公厕发病 路过医生跪地心肺复苏30分钟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6-26 15: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澳大利亚
[size=0.3]事发邳州桃花岛公园,救人的是邳州中医院医生沙广春,遗憾的是男子最终不治
专家:要确保在身体健康的状态下运动,否则不建议高强度、高负荷的剧烈运动



     “今天早晨5:50,在邳州市桃花岛公园一个公厕内,一名晨练中年男子入厕时猝死。正在此锻炼的一名医生得知后立即跪地为其进行心肺复苏,直到120急救车到来,这名医生大约坚持了30分钟,累得全身都湿透了,现场群众都对这名好医生点赞。”25日早晨6时许,邳州市民孙先生向晨报热线反映他晨练看到的一幕。
    记者随后从邳州市人民医院急救科了解到,遗憾的是,这名男子最终没有抢救过来。夏季是运动猝死的高发季节,如何有效预防运猝死?昨日,记者采访了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主任王金栋、徐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李越,他们分别从专业角度给出了科学建议。

突发:晨练男子公厕里发生意外
    25日早晨5:50,家住邳州市桃花岛公园附近的孙先生跟往常一样,到公园锻炼身体。当走到位于汇龙国际南门附近的一个公厕时,看到公厕外面围了一堆人,就听到有人说,男厕所有一个男子可能出了意外。“一名中年男子拨开人群,说他是医生。他走到发生意外的男子身边,摸了摸颈动脉,喊人帮着一起抬起平放在地上,接着他就跪在地上做心肺复苏。其他人打了120和110。我一看,救人的正是我邻居,是邳州市中医院的医生。他大概做了30分钟心肺复苏,一直到120到来,累得气喘吁吁,一身大汗。等120把发生意外的男子拉走时,这位救人的医生累得一下坐在地上,休息了好大一会儿才起来。”
   “我到现场时,病人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但作为一名医生,不能放弃,不管病人是什么状态,都得抱有希望全力去救!”昨日上午,记者联系到这位救人的医生——邳州市中医院外医科病区主任沙广春。沙广春接到记者电话时,第一句话就是这么说的。

急救:晨练医生跪地心肺复苏半小时
    沙广春家住桃花岛公园附近,有着十几年的晨跑习惯。25日早晨,他像往常一样,5点多起床后,到桃花岛公园慢跑。跑到位于汇龙国际南门附近一个公厕时,看到公厕外面围了一堆人,听说里面有一个男子发生了意外。“我走进公厕,看到一个男子坐在蹲坑上,头垂下来,喊他没有反应,摸他颈动脉已经没有搏动,没有了生命体征。我分析可能是发生了心脑血管意外,就请在场的市民帮我一起把病人抬到地上。”沙医生说,病人平放在地上后,他就开始不停地为病人做心肺复苏,希望可以把人救过来。




    “一般来说,做人工心肺复苏5分钟换一组人。但当时在场的就我一名医生,在急救车到来前我不能停下来。”沙医生说,“约半小时,救护车来了,我把病人交给急救人员,他们把病人抬上急救车后,接着为病人做心肺复苏。当时我都快累虚脱了,坐在地上歇了一会儿才回家。”

遗憾:全力抢救 男子未能生还
    对于现场市民的赞扬,沙广春医生说只要是医生,遇到这种情况都会上前救助。“那名男子跟我年龄相仿,中年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沙广春说,不知道后来病人的情况如何,“希望他能够脱险,这年龄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
    记者随后从邳州市人民医院急救科了解到,当天早晨在桃花岛公园晨练发生意外的男子姓刘,44岁,令人遗憾的是,虽经全力抢救,但未能生还。
    沙广春医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感到非常可惜。沙医生今年43岁,从医20年,因是外科医生,没有好身体就没法站手术台,他一直坚持体育锻炼。他一般都是晨起慢跑40分钟到1小时,然后吃早饭、上班。“中老年人晨练,我不建议做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最好休息,不要勉强运动。”沙医生说。


医生:心脑血管病人不宜剧烈运动
    “猝死的具体原因,目前医学界尚不完全清楚,已知最多见的猝死原因为急性心梗导致的急性心衰,而急性心梗主要是由冠心病引起的。所以不建议有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心率失常、高血压这类病患做剧烈运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主任王金栋说。
   从医学角度来讲,运动前,运动者最好要对个人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全面了解,看自己是否适合剧烈运动。虽然说适当运动可以改善心肌供血,但是如果心肺功能与运动的量和度匹配不上,在运动时很容易发生危险。

专家:运动要循序渐进保持适宜负荷
    徐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李越介绍,跑步猝死是比较常出现的运动猝死案例。排除疾病原因,运动猝死多与心肺功能跟不上突然增大的运动量有关。这就要求运动者在运动前,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全面了解,确保在身体健康的状态下运动,否则,不建议进行高强度、高负荷的剧烈运动。
    其次,锻炼心肺功能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计划地进行有氧训练,逐渐增大运动量,没有足够的累积和铺垫,不能猛增运动量。“运动界有句俗话: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运动,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运动。这句话对于大众运动爱好者来说,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每次运动后会有疲累的感觉,但是睡了一夜,早晨起来后疲累感就消失了,能恢复过来,那么就说明你的运动量是适合的。如果你突然增大了运动量,比如说之前一直跑5公里没事,但突然增加到10公里,第二天就爬不起来了。这就表明运动量太大了,你还得在5公里的阶段再练。”李越说。
    李越提醒,如果运动时感觉胸痛,一定不要咬牙坚持,这时候应减速减强度,缓慢停止运动,切不可继续高强度剧烈运动。“感到胸痛,说明运动已经超出身体的负荷,这是身体发出的最直接的停止信号。”李越说,“如何能保证运动不超出心脏负荷?一般来说,运动时的最大心率有一个计算公式,通常按照这个公式计算出符合自己年龄阶段的心率,在运动时保持这个心率是比较适宜的。”
    据李越介绍,这个心率计算公式也很简单:(220-年龄)×(60%或70%)。按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心率,就是适合自身年龄的心率。同时,也可以结合自身状况进行调整,如果平时很少运动,系数就少乘一些,如果平时运动量大,可以适当上浮。
    李越同时提醒,相对于猝死这样的小概率事件,更常见的是热身准备不足造成的运动损伤,常见的是肌肉拉伤、关节受伤等。李越建议,要在科学理念指导下、循序渐进地根据自身状况制订出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健康运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6-26 16: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唉,生命脆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6-26 16: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唉,生命脆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7-6-26 16: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唉,生命脆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6-28 15: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6-30 10: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唉生命脆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7-1 16: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向这位救人的好医生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7-1 23: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7-3 04: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到桃花岛,120需要30分钟?还不如步行走的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7-3 15: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一路走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7-4 11: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内蒙古包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7-8 08: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7-8 16: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8-8 22: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唉!给好心人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