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邳州市八路镇山北村的小敏蓝莓种植基地内,数万棵蓝莓树迎来盛花期,繁花簇拥。5排一层楼高的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格外醒目。掀开大棚卷帘门,热气扑面而来,蓝莓花像一只只洁白的蝴蝶,在树枝间轻盈舞动。而那些树干稍高的蓝莓树,已经挂果,青色的果实犹如颗颗晶莹剔透的玉珠,在枝叶间若隐若现。与传统田地种植蓝莓不同,这里的蓝莓全部栽在花盆里,一个温室大棚里有2500盆蓝莓,每个花盆上还连接着几种管线,宛如一个个精密的小型种植系统,彰显着现代科技的魅力。
“我们对蓝莓树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根据蓝莓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通过电脑定时、定量,按合适的比例进行浇水、施肥。”技术人员杨佳文介绍,“大棚里的蓝莓树是去年5月栽种的,今年已经开花挂果,预计4月中旬,消费者就能品尝到新鲜香甜的蓝莓了。” 据了解,山北村蓝莓种植基地占地70亩,其中大棚蓝莓树占地约10亩。在东侧的大棚里,记者见到杨佳文所说的数字化管理机器。技术人员了解蓝莓生长情况后,只需在该机器的电脑界面上进行操作,根据蓝莓的需求设定好程序,机器就能控制旁边的净水机制水、蓄水池抽水、营养液施肥等一系列种植管理流程,让管理蓝莓变得非常方便。
“蓝莓喜好酸性生长环境,土壤酸碱度数值在4.0—5.0之间最为适宜,靠人工操作很难把控这一数值,有了智能管理机器就很容易了。比如,机器能够自动进行营养液配比,这不仅让日常管理更加智能化,还为蓝莓的产量和品质加上了‘双保险’。”杨佳文说。
正当记者仔细观察一棵蓝莓树,认真清点树上果实数量时,一阵 “嗡嗡” 声骤然响起,打断了思绪。“这里怎么会有蜜蜂?”记者疑惑地问道。“这可不是蜜蜂,这是我们花钱买来的熊蜂,用来给蓝莓树授粉的。可要小心点,这些熊蜂蜇人可比蜜蜂疼得多。”杨佳文笑着解释道,“多数蓝莓都是异花授粉,高丛蓝莓可自花结实,但兔眼蓝莓和矮丛蓝莓一般需配置授粉树。若采用人工授粉,可用毛笔轻轻蘸取花粉进行操作,也有朋友用吹风机模仿自然界的风来授粉,效果也不错,不过,最佳的授粉方式还是自然界的昆虫授粉,所以我们花了2000多块钱,买了五箱熊蜂专门给蓝莓授粉。”
大棚蓝莓是基地去年才开始栽种的创新试验项目,所种植的蓝莓品种主要有优瑞卡、L11、F6、L25等,5个大棚共种植10000多盆蓝莓树。从今年的长势来看,预计产量可达2万多斤,有望实现产值100万元。蓝莓树的盛果期一般在三年后,届时产值还会实现翻倍。 蓝莓有“浆果之王”的美誉,种植周期短、产量高,但对土壤、水、温度等生长环境要求较高,种植管理并不容易。“有了智能化管理方法后,大大提高了蓝莓的产能,室外自然条件下种植的蓝莓,盛果期一棵树也就3-4斤的产值,而大棚里的蓝莓通过自动化管理,产值平均能翻一倍。”蓝莓基地负责人高磊向记者介绍。
说到蓝莓基地的未来,高磊充满信心,“这一季过后,将对基地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逐渐把室外的蓝莓树改造成大棚种植,提升蓝莓的品质,增加蓝莓的产量。另外,我们还计划增加儿童游乐设施,让蓝莓基地不仅成为蓝莓种植的产业高地,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本报记者 于洪涛)
来源:徐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