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是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曾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这次普查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开展的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涉及领域广、综合性强、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 为摸清邳州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区域综合减灾能力,客观认识本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江苏省普查办及徐州市普查办相关部署要求,邳州市应急管理局作为牵头单位,迅速采取系列措施,成立普查办,并有序组织开展全市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目前普查成果已基本形成。
1.与“烟花”赛跑,高效快速完成清查工作
市普查办克服全市中运河防汛三级应急响应准备及台风“烟花”防范工作同步展开带来的冲突,发扬连续作战、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合理统筹问题答疑、表格搜集、数据核对和系统录入等工作,对于各方提出的问题,做到现场答复、手把手指导、“一站式”辅导解决。
2.克服疫情影响,调整工作模式 市普查办紧盯时间表、进度栏,克服疫情防控对普查工作开展带来的不便,转变工作方式、调整工作重心,充分利用电话、QQ、微信等信息化手段,通过“线上培训”“网络答疑”“微信交流”等方式,指导各单位做好数据的填报工作工作。
针对一线普查人员,要求采取每天体温检测与个人健康情况上报相结合的方式做好个人防护,真正把疫情防控落实到基层一线,落实到岗位人员。
3.日夜兼程,把好“关卡” 面对风险普查中基层数据采集和外业核查的巨大工作量,我市普查工作人员利用国庆假期时间,用脚步丈量每一寸普查土地。 白天采用外业核查作业的工作方式,利用现场定位检查调查对象的空间位置和范围,判断调查对象的空间信息的正确性。
晚上采用内业检查的工作方式,梳理所有上报数据中模棱两可、有疑义的信息,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数据,进行标记、记录,通过现场调查、电话网络沟通、查阅相关档案等方式核查相关数据,确保每一条数据的准确性。
经过各单位协作配合,我市已完成21类调查数据的采集任务,其中承载体553条,综合减灾能力1763条,历史灾害数据720条。数据已经过市级、省级审核,并上报到国家级。 同时,普查办坚持“普查+运用+见效”的原则,把普查收集的数据与邳州市的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等相结合,积极开展普查成果转化应用、最大限度的激发普查数据活力、社会价值和社会效应。 下一步普查办将按时并高质量完成的风险普查任务,继续大力推进普查成果的转化利用。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