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论坛

标题: 青山埋骨不埋名 红色碾庄铸忠魂——探访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 [打印本页]

作者: sunshine111    时间: 2021-4-2 11:06
标题: 青山埋骨不埋名 红色碾庄铸忠魂——探访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

碾庄——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苏北小镇,因为淮海战役第一次大规模的围歼战发生于此,而被载入共和国的史册。

从徐州驱车往东走50余公里就是邳州市碾庄镇,在311国道南侧,一座气势宏伟的纪念馆映入眼帘,这就是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

硝烟散去,精神永存!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如今已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得八方来客前来瞻仰祭奠。在碾庄,当年的圩墙已不复存在,但水壕内河水依然静静流淌,见证着当地百姓如今幸福安宁的生活。


永远的丰碑


走进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景区正中耸立着18.5米高的英雄纪念碑。碑的正面是刘少奇同志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镏金大字;两面分别是刘伯承元帅题词“淮海战役先烈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和陈毅元帅题词“淮海战役牺牲将士永垂不朽”。

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围绕着军事重镇徐州,国共两党展开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血战。众所周知,淮海战役共分三个阶段,而第一阶段的主战场就在碾庄,可以说,淮海战役的胜利,作为首捷地的碾庄功不可没。碾庄圩战斗发生在1948年11月6日至1948年11月22日,历时17天。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一次大规模围歼战,共歼敌17.8万人。此场战斗,华东野战军全歼黄百韬兵团,让国民党政府遭遇“滑铁卢”,为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走向了转折点。

纪念馆南部的一片松柏丛林之中,近5000名烈士长眠于此。北首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纪念墓,粟裕将军临终前有遗愿,骨灰撒放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碾庄便是其中之一。这位淮海战役总指挥之一,以这样的方式和碾庄圩英雄永远在一起。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曾说,我们缅怀革命先烈,为的是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道路上不懈奋斗、永远奋斗。

“淮海战役已经过去70多年了,但是淮海战役精神仍然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就像一座永远的丰碑,让人源源不断地汲取力量。”站在碾庄圩战斗纪念碑后的烈士陵墓前,碾庄镇宣传委员张平讲述了当年血战碾庄圩的战斗故事。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黄百韬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但是武器装备优于我方,加之碾庄圩地形易守难攻,我军伤亡数倍于黄百韬部,但是我军服从命令听指挥,一直坚持进攻,直至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时任华野9纵25师73团3营7连政治指导员的迟浩田同志,他带领的连队是第一个突击进入黄百韬指挥部的。他说过,党有极高的向心力,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运用人民战争法宝,下定决心打决战。

“淮海战役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张平说。

血染的风采

纪念碑西北面有一座宏伟的建筑,便是纪念馆的展室,上方的“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为张爱萍将军题写。该馆向世人展示了在碾庄圩战斗中涌现出的许多感人故事,令人久久不能平静。

碾庄圩有两道圩墙,圩墙间有宽约10米的水壕,易守难攻。在碾庄围歼战的作战中,解放军艰难地与敌人展开逐屋逐堡的争夺。解放军华野6纵爆破组组长张树才挺身而出对连长说:“不炸掉地堡,我决不回来!”随即抱起20多斤重的炸药包向地堡冲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部队打通了前进的道路。

还有“潘桥村人桥”的故事。战役刚开始的时候,邳县潘桥村发生了一件感天动地的事情:邳县人民冒着生命危险,顶着枪林弹雨,用肩膀和双臂架起了一座人桥。敌机在上空盘旋,枪声、炮声响成一片,但桥却岿然不动。有人受伤了,马上有人前去接替,有人牺牲了,立即有人补上,殷红的鲜血染红了不老河,大家只抱定一个信念,那就是部队的前进不能停!就这样,用肩膀扛起的“大桥”坚持了一天半,30多个小时。在这次战斗中,有300多名民工参与了架桥,其中12名民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人民解放军顺利跨过不老河,完成了对黄百韬集团的包围。

6纵在攻打彭庄时,被敌子母堡火力所困,战士伤亡较大。一排排长褚有富在冲到母堡前时,子弹打光了,他一跃而起,用身体堵住了母堡枪眼,为部队打开了通道。“舍身堵枪眼,他和黄继光一样值得铭记。”现场参观群众纷纷感叹。

黄百韬兵团是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参战部队人数最多的一个兵团。其覆灭使淮海战场上的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在这场战斗中,我军伤亡2.8万余人。据统计,仅邳州籍将士,就有1632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

人民的胜利

淮海战役战场范围之广,支前规模之大,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而在碾庄圩战斗中,当地人民既修桥铺路,又抬担架当向导。陈毅元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在碾庄圩战斗中表现得极为充分。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要人出人,要粮出粮,要什么,给什么!”这是当时邳县支前指挥部发出的号召。

“最后一口粮,作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首战地民谣正是当时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

1948年11月13日,碾庄圩战斗正酣,西沙埠村村长卞荣吉接到一项紧急任务:有3万斤面粉急需从苍山县运至铁佛寺粮库。到哪去找装面粉的布袋子呢?在那战火连天的岁月,老百姓还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这300条布袋子可难倒了大家。经过商讨,卞荣吉决定动员村民用被里和被面做口袋,还第一个将自家仅有的两床被子捐献了出来,村民们也纷纷回家拆棉被、缝布袋,有人更是把刚结婚用的一床新被子捐献了出来,全村的油灯亮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一早,300条布袋子整整齐齐地交到卞荣吉手上。西沙埠村顺利完成了运粮任务,而村民们,却盖了整整一冬天的棉絮。

为了胜利,邳县人民以空前的热忱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全程支前、全民支前、全力支前、破家支前,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乐章。淮海战役期间,邳县人民共架设桥梁46座,修路5条172华里,动用民工十几万人,保证了参战队伍在邳县境内机动过往。

是什么原因让人民群众义无反顾选择支前,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支前民工们的回答是:“解放军尊重咱们,亲切地叫我小兄弟”“他们在部队休整时,帮我家挑水扫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作风严明”……历史证明,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因素。

如今,红色碾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正不断朝着建设强富美高新碾庄而努力奋斗。2020年,该镇获邳州年度综合考核园区镇一等奖的佳绩,其中工业经济指标全市第一。正如张平所说:“烈士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我们只有继承他们的遗志,用高质量发展造福人民,才能告慰英魂。”



作者: 苏北剑客    时间: 2021-4-2 14:03
碾庄的经济在邳州还是比较考前的
作者: 七夜雪121    时间: 2021-4-2 16:05
向英雄致敬!
作者: 李伟政    时间: 2021-4-2 21:41
清明节期间,烈士陵园两边的门头房,东至碾庄中学,西至碾庄街道办事处。都会向在公共道路两边摆摊的小摊贩私自收取高额摊位费,也不知是谁给的勇气?道路两边的土地到底是国家的还是私人的?
作者: 家住盘龙集    时间: 2021-4-3 17:43
向英烈们致敬!没有他们当年的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欢迎光临 邳州论坛 (https://pzzc.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