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的“心上事”当作“上心事”
眼下,正值大蒜收获季,对于部分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来说,及时收获成了当前最大的难题,针对这一情况,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新闻中心党支部、车辐山镇持续深化“三问四有”主题实践,积极组织党员开展爱心助农活动,通过主动上门的服务,真正为蒜农纾困解难,将温暖送到百姓心坎儿里。市融媒体中心服务到田头 暖心助农解民忧5月22日早上6点多,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新闻中心党支部的30多名党员,来到碾庄镇祁庄村村民张芝兰家的蒜地里,开始忙碌起来。张芝兰和老伴儿今年一共种了10多亩大蒜,由于疫情原因,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不便返乡,蒜收的担子就全部落在了老两口身上。张芝兰说:“像现在收蒜时间那么紧,家里没有人手,心里非常着急,这些志愿者来给我们帮忙,我们心里非常感激。”烈日下的蒜地里,大家挖蒜头、剪须根,分工明确。活动中,虽然有许多人第一次接触收蒜,但经过现场简单的学习后,大家干起活来有模有样。党员王慧说:“之前从来没有收过蒜,说实话真的很辛苦,但我觉得十分有意义,感受丰收来之不易的同时,也为群众切实解决了实际困难,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虽然是志愿服务,但全媒体新闻中心党支部的党员们都不约而同地尽数到场,通过新老党员齐上阵,共同为蒜农解决燃眉之急。党员陈辉说:“能到现场为老百姓解决急难问题,非常有意义。接下来我们还要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为年轻党员做好表率。”入党积极分子陈昊表示:“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地参加这种活动,对于个人来讲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经历。”收蒜工作虽然闷热且辛苦,但大家苦中作乐,通过一些小比赛来活跃气氛,进一步激发干活的热情。仅仅一上午的时间,张芝兰家剩余的5亩蒜地就全部收获完毕。全媒体新闻中心党支部书记赵源表示,采访有冲锋、工作有担当、服务有热情,这是我最深的一点感受。接下来,我们中心支部将更加深入地贯彻市委“三问四有”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工矿企业、基层一线,用我们的汗水转作风、改文风,在服务群众中提升我们的眼力、脚力、脑力和笔力,更加无愧于我们融媒人的时代担当。车辐山镇助农收蒜解难题在车辐山镇官厢村村民赵同伦的蒜地里,工人正在将收上来的一袋袋大蒜装车运回家里,至此,赵同伦种植的15亩大蒜全部收获完毕。赵同伦说,因为大蒜套种玉米,没法机械化收割,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人,担心大蒜收不上来。“一年就全指这一季,要不是村里找这些工人来给我帮忙,大蒜都得烂在地里了,这样小孩也安心了,我也安心了。”赵同伦感激地说。在村民刘念合家门前,他正在将收获上来的新蒜进行晾晒,刘念合看着收获上来的大蒜个头都不小,他激动地与在上海工作的儿子视频分享丰收的喜悦。而在几天前,他还因为18亩大蒜的收获问题忧心忡忡。刘念合的儿子刘昊通过父亲了解到家中的大蒜已尽数收获完毕,心中既兴奋又感动。他说:“母亲要带4个孩子上学,父亲60多岁了,一个人又干不了,我都急得想回去。现在村里给解决了这个困难,给我们帮了大忙,太感动了。”作为重要的大蒜生产基地,五月中旬是车辐山镇大蒜集中收获的时节,而早在四月初,官厢村就提早谋划,多次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深入田间地头摸实情,全面摸清村域内大蒜种植面积、现有劳动力情况、群众打算等,特别是大蒜种植10亩以上大户及家庭无劳动力的困难户信息,因地制宜制定帮扶举措,确保一户不漏,大蒜收获到家。通过前期排查了解到在外务工有47名村民想回家帮忙起蒜。官厢村党支部书记马运奎一方面通过微信群和电话与在外务工的村民沟通,让他们尽量不要回家,一方面盘算着如何招工解决大蒜收获难题。最后,他和村支两委敲定到非大蒜主产区、在省内且有富余劳动力的周边地区召集工人。此外,官厢村根据徐州最新疫情防控要求,积极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村里专门租车将召集到的312名工人统一运送到官厢村老村部隔离,定时做核酸检测,确保工人没问题再实行“点对点”错峰用工。截至目前,全镇6万多亩大蒜已经起蒜结束。(朱芷萱 胡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