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欣宇 发表于 2021-8-30 10:24

对“儿歌”之我见

对“儿歌”之我见“儿歌”是以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儿歌是民歌的一种。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词句音韵流畅。“儿歌”一般都在双句尾或节奏点上用同一个韵母的字,所以读起来顺口。多是喜笑玩乐之语。也正因为顺口,好唱,好听。为一些少年儿童打下喜欢韵文的基础。这是有一件文明之举,应提倡。下面我介绍几首五、六十年前的儿歌。供大家欣赏……翻版(反话)儿歌“花椒树結樱桃,老鼠含个大狸猫。东西路南北走,遇个人去咬狗。拾个狗头去打砖,口袋馱驴一溜烟。河里张网逮兔子,狗追鲤鱼上西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东海县、赣榆县都隶属徐州地委管辖,我为中共徐州地委社教队一员在赣榆县工作,发现柘汪一带居民分农、鱼、盐三业,农业最苦,鱼业最富。女孩选对象也编成顺口溜:“先嫁鱼,后嫁盐,坚决不和农业谈”;“不管老不老,只要戴手表。”;“不管黑不黑,只要带我闯东北”;“宁嫁老头提提包,不嫁给小伙子拿镰刀。”等在邳县解放前后儿童也编一些“顺口溜”比如陈楼镇小薛庄一带就有将几个老头名字连在一起唱“凤德、怀田,呼噜鼻子九传。”“小猫小臭,小干小够;小三小四,小权小贵”等等。一首被人遗忘多年的地名与儿歌在我小的时候,大约在上世纪三、四十年年代,我会唱一首儿歌。现在只记得有“泼石南好种田,泼石北好种麦。麦地里带荞麦,荞麦开花紫棠色”。还记得有个“泼石湖”。这个“泼石湖”在哪里我也记不清,好像有人提到可能是剑秋、庙山一带,但是早就没有人提这个湖名啦!儿歌也听不到啦。因我母亲姓庄,她的娘家住在何庄(现在运河高速公路桥西北角,旧河头电灌站东南角河岸里。解放后拆迁到新庄),我想这个“泼石湖”一定在她娘家附近,这首儿歌就是我母亲教的。前几天我与表妹等几位好友去徐州红枫公园(地址:邳州市王杰烈士陵园东)观赏那里风光。巧遇一位庙山村庄的中年妇女,她向我们介绍说:“这里就是过去说的泼石湖。”这句话勾起我的一段回忆:让我那年过古稀的表妹庄柏玲回忆她孩童时是否唱过“泼石湖”那首儿歌。事后,她想多少天,终于想到这首儿歌。现在记录在后:泼石湖(庙山湖)儿歌踢板脚,板绊脚。油壶喽,水泼喽,泼石南好种田,泼石北好种麦。麦地里带荞麦,荞麦开花紫棠色。狗腿,猫腿。伸一肢,拳一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儿歌”之我见